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伽利略与天主教会的冲突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17-05-08 07:07

  本文关键词:伽利略与天主教会的冲突及其消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讨论,在现行的文献中人们最经常遇到的一种模式是“冲突模式”,即认为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而伽利略案件则常常被作为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毋庸置疑的例证加以阐释。从表面上看,这种看法似乎是一种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学是神学的奴仆,它受到了自己主人的管束甚至残害。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科学又的确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并变的日益强壮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历史上并非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是蒙昧主义者,许多做出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往往具有身份的双重性。事实上,严肃的科学史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和宗教之间在过去存在异常丰富和复杂的关系,以至于很难支持一些一般性的论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考察必须伴随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考察随同背景一起考察,才能做到考察者所应有的在场性,从而还历史以真相。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伽利略案件发生的背景进行了阐释。我们看到,一方面,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整个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带入了一个宗教政治上的敏感期,在这样敏感的环境下,科学领域的革新无疑很容易被视作是对宗教上的威胁。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在一个社会里当一种文化占主流时,也就是这种文化已被这一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作为判断的标准时,虽然这种文化无法避免其他非主流文化的侵扰,但这种主流文化也会在批判中显示出强劲的力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伽利略时代,在新天文学刚刚起步之际,亚里士多德学说无疑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形态的主流学说。 第二部分则是对伽利略案件发生过程的逐步展开,同时也是对伽利略案件作为科学与宗教毋庸置疑的冲突的例证此一偏见进行的逐步消解。在宗教上的一个如此敏感的时期所发生的悲剧性的事件已不能简单地被看做科学与宗教之间冲突的毋庸质疑的例证,相反,这一毋庸质疑性却大有进一步质疑之处。此部分对伽利略案件作为科学与宗教毋庸置疑的冲突的例证此一偏见进行的消解又为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重新考察提供了契机。 第三部分则是跟随这一契机,透过伽利略来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做初步的探索。对伽利略的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论述的两封信的解读使我们看到:科学与宗教之间这种对立在伽利略那里并未发生过。而对伽利略的《对话》中相关论述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就内在精神而言,基督教不但没阻碍而且还促成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圣经的因素乃是促进科学生长的“维生素和荷尔蒙”。
【关键词】:科学 基督教 伽利略 消解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N02;B97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第一章、“伽利略案件”产生的背景10-19
  • 第一节、“伽利略案件”产生的政治背景10-13
  • 第二节、“伽利略案件”产生的思想背景13-19
  • 第二章、“伽利略案件”过程剖析19-37
  • 第一节、望远镜观察引起新争论19-25
  • 第二节、《圣经》争论的卷入与1616年风暴25-31
  • 第三节、《对话》与伽利略受审31-37
  • 第三章、从伽利略看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37-47
  • 第一节、伽利略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相关论述37-41
  • 第二节、从伽利略看近代科学产生并发展的基督教因素41-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49
  • 致谢49-50
  • 已发表论文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昂;科学和宗教关系辨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早林;;个人日常社会行为:韦伯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宋慧国;;浅评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佑素珍;徐令彦;;“祛魅”与“返魅”——环境危机产生的自然观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林成滔;;20世纪西方学界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超;高鲁南;;浅析工业革命未发生在中国的原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9 赵双;;基督教神学中奥古斯丁与托马斯思想及其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10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洁;王振威;;超级村庄的发展动力与模式——评《社区的实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江红;王时珍;;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于一鸣;;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与宗教[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史志高;;私密空间生产:手机短信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李南海;;异化、吊诡、失范:经典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危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勇;王存宽;;近代科学课程及其开发范式批判[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蒋功成;;种群思想——超越唯实论与唯名论的论争[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代吉林;朱仁宏;傅慧;;政府主导型国企集团公司战略成长价值模式研究——基于岭南集团案例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君希;经济伦理思想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借鉴[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赫安柱;中国新加坡行政问责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伽利略与天主教会的冲突及其消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0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