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国道教园林精神空间的构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4:00

  本文关键词:中国道教园林精神空间的构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对于空间,老子曾经把它分为“有”和“无”。所谓的“有”,是指周围的墙体部分。所谓的“无”,是指墙体围合的部分。老子的这种“有”和“无”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体现了万物之间的一种微妙的辩证关系。对于空间而言,它更多地强调对氛围的感受,它既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创造,可以自在于自然美的空间之外,但它又不可能脱离自然空间本体,成为和自然融会其中与之共生的艺术。人就在空间中实现了丰满和充实,并引导着无限的遐想。创造性的空间应体现在赋予空间以“意境”上。在空间塑造中,赋予空间地域、民族、历史、时代、宗教文化,给空间一个灵魂,这是最困难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责任。意境在园林中体现为“精神空间”的营造,这是老子“有”和“无”哲学思想的体现,而道教宫观园林的形成则是反映其思想的最好佐证。楼观作为道教的祖庭圣地,其基址选择、总体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形式、装饰特点等等,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道教哲学理论的影响极大,充分体现着老子的空间哲学。 楼观位于陕西省周至县东南部,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周代,各朝均有增建修葺,流传至今,现存砖木结构建筑十余座。观内建筑保存完好,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时代变迁,楼观作为当地百姓进行道教活动场所的功能逐渐消失,但它是以前各种历史信息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对于诠释老子“无中生有”空间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应用有着深远意义。 本论文选取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和分析历史文献,发现楼观台道教园林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灵活布局,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将传统的园林模式与道教教义结合而形成道教建筑的空间序列;另外,具有面积较大、自然景观丰富的园林绿化。 在此基础上对楼观台道教园林精神空间的艺术特色作了系统地分析了。这些丰富了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研究,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精神空间 道教园林景观 楼观台道教园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58;TU98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7
  • 第一章 综述7-24
  • 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神空间"与"意境"的概述7-10
  • 1.1 "园林"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本体认定7
  • 1.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意境7-8
  • 1.3 园林景观中的"精神空间"是园林美学中表达"意境"的手段8-9
  • 1.4 "无中生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营造具有根本性的影响9-10
  • 2 道家哲学与中国园林景观空间构成的相关概念10-14
  • 2.1 道家思想和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0-11
  • 2.2 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构成的关系11-14
  • 2.3 道教园林景观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4
  • 3 选择陕西西安楼观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14-15
  • 4 陕西西安楼观台园林景观概况15-24
  • 4.1 道教园林景观的境界追求15-17
  • 4.1.1 道教园林景观的形成与发展15-16
  • 4.1.2 白云怡意,清泉洗心——道教园林景观的精神特质16-17
  • 4.2 道教圣地——楼观仙境17-24
  • 4.2.1 楼观台景观概况17-20
  • 4.2.2 楼观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位置20-24
  • 第二章 体现在道教园林景观中的道家思想24-39
  • 1 对老子《道德经》中"无中生有"哲学思想的解读24-39
  • 1.1 从"无"和"有"的角度理解"道"24-31
  • 1.1.1 "无"是道体,"有"为道用24
  • 1.1.2 "道"的运动规律——事物相反相成的作用构成万物的和谐统一24-25
  • 1.1.3 自然无为的天道观25-26
  • 1.1.4 柔弱不争的处世观26-28
  • 1.1.5 空间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营造的思想基础28-31
  • 1.2 "无"和"有"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游仙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营造的意义31-39
  • 1.2.1 仙与道的融合——"壶中天地"的仙源31-33
  • 1.2.2 道的空间化象征——营造神仙世界33-36
  • 1.2.3 游仙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营造的意义——仙界的投影36-39
  • 第三章 "无中生有"的道家美学对楼观台园林景观空间环境营造的影响39-50
  • 1 "道法自然"的美学涵义在景观中的潜移默化39-48
  • 1.1 "见素抱朴"的朴素美40-42
  • 1.2 自然无为的天成美42-43
  • 1.3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含蓄美43-44
  • 1.4 “大巧若拙”的内在美44
  • 1.5 恍惚迷离的朦胧美44-45
  • 1.6 “有无相生”的艺术美45-47
  • 1.7 空故纳万境——道之虚无、虚静47-48
  • 2 形成于道家辨证思维模式影响下的园林艺术神韵(小结)48-50
  • 第四章 “无中生有”的精神空间构成模式在楼观台道 教园林中的现实表达50-82
  • 1 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的选址50-58
  • 1.1 影响楼观台选址的因素51-53
  • 1.2 楼观台园林的环境特征53-54
  • 1.3 楼观台园林的选址意义54-55
  • 1.4 说经台选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5-57
  • 1.5 宗圣宫选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7
  • 1.6 楼观台园林环境空间的构成方式57-58
  • 2 “无言的教化者”——物质世界的神圣场所(说经台建筑空间实例)58-70
  • 2.1 说经台的总体布局与规划手法59
  • 2.2 说经台的基本布局59-61
  • 2.3 说经台建筑群总体布局61-69
  • 2.4 楼观台环境空间的构成实现了物质场所“无言教化”的作用69-70
  • 3 精神象征的暗示环境70-77
  • 3.1 楼观台道教宫观建筑的精神属性的层次划分71-73
  • 3.1.1 最低精神层次71
  • 3.1.2 中间精神层次71-72
  • 3.1.3 最高精神层次72-73
  • 3.2 楼观台道教园林中其它景观元素的精神暗示73-76
  • 3.2.1 道教园林景观中"水"的重要性——道家的"上善若水"73-74
  • 3.2.2 道教园林景观植物的象征意义——老子手植银杏树74-76
  • 3.3 楼观台道教园林导引空间中的精神性76-77
  • 4 楼观台道教园林"精神空间"营造的具体方法77-82
  • 4.1 比喻和象征78-79
  • 4.2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79-80
  • 4.3 欲露先藏,含蓄有致80-81
  • 4.4 实中求虚,虚实相生81-82
  • 第五章 "无中生有"的空间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和意义82-93
  • 1 道家"无中生有"的空间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小结82
  • 2 道家哲学思想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和意义82-88
  • 2.1 源于道家思想的生态文化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文化82-88
  • 2.1.1 生态学与景观规划学83
  • 2.1.2 道家思想中的绿色生态设计83-85
  • 2.1.3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流派85-88
  • 3 "无中生有"的空间哲学思想在现代设计理念中的渗透88-91
  • 3.1 "无何有"旅馆的理念88-89
  • 3.2 安藤忠雄的建筑空间89-91
  • 4 结束语91-93
  • 参考文献93-95
  • 详细摘要95-97
  • Abstract97-9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小玲;中国宗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金丽;道教生态伦理和养生理论在康复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伟;道观园林道教特色评价和营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方舟;心境共鸣[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杨;云南少数民族园林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严利洁;武当山道教宫观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道教园林精神空间的构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4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