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0:00

  本文关键词: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公元781年~848年,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盛唐时期汉传密教已经开始传播。此时的吐蕃,正处于佛教的前弘期。因此,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的佛教不仅没有遭到打击,反而更加兴盛起来。密教,作为一种极为贴近社会的宗教形式,于此时进入了鼎盛期。特别是通过吐蕃进入敦煌的印度、尼泊尔等地流传的密教形式也在此时大量涌入敦煌。敦煌的密教,在这时改变了盛唐时期汉传佛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转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留下了珍贵而罕见的、早期的多种密教的遗存。 本文整理了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有关的大量的文献与图像资料,对藏经洞出土的吐著时期敦煌汉藏文献做了初步的分类与对比,并对部分佚经做了录文与简单的校勘;对敦煌石窟中的密教图像进行了分类整理。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敦煌密教进行了一次定位,认为此时的密教处于晚期持明密教阶段,持明密教最为流行,陀罗尼密教比较流行,真言乘与金刚乘密宗开始流行,并发现大瑜伽与无上瑜伽密教极少的传布痕迹。从敦煌密教史来看,吐蕃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与里程碑,是密教进入鼎盛期的开始。 在石窟艺术方面,本文总结了吐蕃时期密教在石窟中的体现与艺术特点。其中,特别指出在洞窟与藏经洞艺术品中所出现的异域风格,可能不都属于纯粹波罗风格,也有泥泊尔风格的体现,很多应属于经过吐蕃与汉地改造后的变体。文中还对莫高窟第361窟、天王堂及犍陀罗分身瑞像三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比较有新意的观点是认为第361窟的图像主要与梵网经有关,表达的主题应是忏悔与戒律;“天王堂”很可能是“楞严坛”,其创建与重修均与末法思想的流行有关。 本文还讨论了吐蕃时期敦煌密教与其他信仰的关系,,重点对佛教中密教与禅宗、法华、华严、西方净土、唯识、弥勒等同时流行的信仰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吸收进行了讨论,还讨论了其对后弘期藏传佛教诸派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其与道教、苯教及景教这些佛教之外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包融性与复杂性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最大的特点。 最后,本文对吐蕃时期敦煌密教的历史影响做了总结,认为此时的密教可以说是整个敦煌密教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与里程碑,既上承盛唐以来汉传密教传统,又下启中唐以后密教多元发展的道路。在戒律上,此时的密教对敦煌原有的戒律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开拓了敦煌佛教世俗化的时代。在政治上,密教与统治政权相互依凭,为密教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契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8;B94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5
  • 第一节 密教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12-15
  • 第二节 密教在汉地和吐蕃的传播与发展15-18
  • 一、密教在汉地的传播与发展15-17
  • 二、密教在吐蕃的传播与发展17-18
  • 第三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成果述评18-21
  • 第四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的研究意义21-25
  • 一、选题意义22
  • 二、研究范围22-23
  • 三、内容概述23
  • 四、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中三个重要问题23-25
  • 第一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发展概观25-52
  • 第一节 有关敦煌陷蕃时间的再考证25-37
  • 一、敦煌陷蕃时间诸说25-27
  • 二、吐蕃时期敦煌文献中的"蕃和"27-32
  • 三、吐蕃占领敦煌初期的历史背景与玉关驿户起义32-37
  • 第二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特点与定位37-52
  • 一、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遗存38-46
  • (一)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文献39-43
  • (二)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图像43-46
  • 二、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所处的发展阶段46-50
  • 三、唐代大乘思想与敦煌密教之关系50-51
  • 四、小结51-52
  • 第二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文献52-95
  • 第一节 敦煌文献S.5676号反映的"蕃汉经本"情况52-55
  •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陀罗尼密典55-69
  • 一、陀罗尼、咒语与真言的定义与分类55-56
  • 二、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陀罗尼密典56-66
  • (一) 标准的陀罗尼57-64
  • (二) 咒语64-65
  • (三) 诸陀罗尼法65-66
  • 三、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陀罗尼密典的特点66-68
  • 四、余论68-69
  • 第三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持明密典69-81
  • 一、佛项类70-74
  • 二、宿曜类74-75
  • 三、诸菩萨类75-78
  • 四、明王、金刚、天部类78-79
  • 五、诸陀罗尼法类79
  • 六、诸经仪轨类79
  • 七、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持明密典的特点79-81
  • 第四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宗经典81-85
  • 一、《大日经》类81
  • 二、《金刚顶经》类81-82
  • 三、大瑜伽类82-83
  • 四、无上瑜伽类83
  • 五、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宗经典的特点83-85
  • 第五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疑伪经85-89
  • 一、加入本土信仰内容的密教典籍85-87
  • 二、以民间信仰为主的世俗化典籍87-89
  • 第六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含有密教思想的大乘经典89-95
  • 一、原本就带有密教思想的大乘经典89-93
  • 二、后期带上密教色彩的大乘经典93-94
  • 三、小结94-95
  • 第三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石窟与艺术95-116
  • 第一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石窟与艺术95-103
  • 一、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洞窟95-97
  • 二、吐蕃时期密教遗存的分类97
  • 三、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石窟密教遗存的特点97-103
  • 第二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源流与艺术风格103-116
  • 一、汉地104-106
  • 二、吐蕃106-112
  • 三、印度112-113
  • 四、泥婆罗113-114
  • 五、西域114-115
  • 六、小结115-116
  • 第四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遗迹探讨116-145
  • 第一节 莫高窟第361窟116-123
  • 一、窟顶与正龛内容的讨论116-119
  • 二、第361窟的主题119-121
  • 三、第361窟与佛教思想的整合121-123
  • 第二节 莫高窟"天王堂"123-134
  • 一、"天王堂"与《大佛顶首楞严经》123-130
  • 二、"天王堂"的时代与意义130-134
  • 三、小结134
  • 第三节 浅析中国丝绸之路上的犍陀罗双头瑞像134-145
  • 一、三种犍陀罗双头瑞像135-136
  • 二、关于犍陀罗双头瑞像的文字记载136-138
  • 三、火神阿耆尼138-139
  • 四、双头瑞像在中国的传播139-142
  • 五、小结142-145
  • 第五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与其他信仰之关系145-158
  •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佛教信仰145-150
  •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与佛教其他信仰之关系150-155
  • 一、密教与禅宗信仰151-152
  • 二、密教与法华信仰、华严和西方净土信仰152-153
  • 三、密教与唯识、弥勒信仰153-154
  • 四、密教与藏传佛教后弘期诸派154-155
  • 第三节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与其他宗教之关系155-158
  • 一、密教与道教155
  • 二、密教与苯教155-157
  • 三、密教与景教157-158
  • 第六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的历史影响158-163
  • 一、吐蕃统治时期密教对敦煌密教史影响158-159
  • 二、吐蕃时期密教对敦煌戒律的影响159-161
  • 三、吐蕃时期密教与敦煌政治的关系161-163
  • 附录163-225
  • 参考文献225-23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236-237
  • 致谢23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综述[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2 伍小R

本文编号:355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5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