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锥》(一)与佛典
本文关键词:《管锥锥》(一)与佛典,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管锥编》对我国十部文史哲经典及其传统评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书中,钱钟书运用训诂、阐释、论证、归纳等方法,将不同学科、二西、古今文化等“打通”,以探讨共同的“诗心”和“文心”,总结文学作品的共同规律。钱钟书谙熟佛典,在《管锥编》一书中,引用了几十种佛典,涵盖佛家大小乘典籍的经、律、论三藏。钱钟书随处采撷佛典,进行一些文化思想以及文艺理论的论析,或引用佛家语录,与文学诗句相互参照。在引证的过程中,展示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沟通汉译佛典与儒道各家思想,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并从侧面再现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故本文试探析《管锥编》(一)与佛典的关系,梳理钱钟书运用佛典进行文艺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力图从四个方面分析钱先生《管锥编》与佛典的关系。一、体用方法与佛典。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很注重阐释的方法,并引用《华严经》等佛典进行演绎。二、文学比喻与佛典。比喻是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佛典善用譬喻,且精辟有道,《管锥编》在佛典譬喻的基础上独创了比喻的象、柄、边等术语,并对通感等文学理论范畴进行了详细解析。三、材料语境与佛典。佛教故事和佛教词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颇大,这在《管锥编》(一)中多有举例,以比照论述印证文心事理之共通。四。价值评鉴与佛典。佛教初入,我国社会各阶层人持不同态度,佛教最初以依附本土文化的形式求生,逐渐达到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在文章末尾附有《管锥编》(一)中引用的佛典索引,并标明在书中出现的页数,以资查证。
【关键词】:钱钟书 《管锥编》 佛典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3
- 1 方法论与佛典13-22
- 1.1 体用名实与佛典13-15
- 1.2 循环阐释与佛典15-18
- 1.3 训诂之理与佛理18-22
- 2 文学比喻与佛典22-35
- 2.1 譬喻之两柄多边与佛典“分喻”23-28
- 2.2 文学比喻与佛典喻象的相通28-33
- 2.3 文学通感与佛言“六根互用”33-35
- 3 题材用字与佛典35-43
- 3.1 文学题材与佛经故事35-38
- 3.2 文学语境与禅人机锋38-40
- 3.3 文学用字与汉译佛典40-43
- 4 阙疑评鉴与佛典43-47
- 4.1 运用佛典求证阙疑43
- 4.2 儒道释之相互评鉴43-47
-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 《管锥编》(一)所引佛典索引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璇;传统文学中的美女描写——读《管锥编》[J];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于善江;《管锥编》译文赏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俞明芳;关于“规往”——读《管锥编》札记之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刘俐俐;“精深博涉”的研究——读莫芝宜佳的《〈管锥编〉与杜甫新解》[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4期
5 宋钢;《管锥编》札记六则[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孙小著;人道主义:钱钟书学术思想的基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茅磊闽;从训诂到阐释──《管锥编》的古汉语研究[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封常曦;“歧”字不能作“岐”用[J];咬文嚼字;1998年08期
9 王立;《管锥编》审美文化建构的途径——一个主题学研究实践的启示[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10 艾朗诺,陆文虎;《管锥编》英文选译本导言[J];文艺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开四;;《管锥编》循环阐释论探微[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梁成秀;;藏区寺院佛典翻译中的编辑学特点探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3 梁晓虹;;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韩毅;;《北宋传法院及其译经制度》出版[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余雷;;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肖燕;;弘法中原的龟兹名僧[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余英时;;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先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10 芦珊珊;;论编辑的气节[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朗诺;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N];东方早报;2010年
2 周泽雄;彰文章之德 持真理之勇[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钱碧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天降难得之才 唯恒持者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丁伟志;学习与超越[N];人民日报;2010年
5 北塔;《米沃什词典》:“回忆降临在黑暗的水面”[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桂苓;一束矛盾钱钟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张文江;钱钟书:营造巴比塔的智者[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伯益;院士不是花瓶[N];光明日报;2002年
9 龚刚;欧美“钱学”述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旅加美术评论家 段炼;雅兴与业余水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许丽青;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复旦大学;2010年
5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雍琦;讲学以刻经[D];复旦大学;2010年
9 殷学国;中国诗学渔樵母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荣;《管锥锥》(一)与佛典[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闫瑞卿;管窥中西文化的会通[D];西北大学;2010年
3 黄小玲;《管锥编》辞赋研究概论[D];湖南大学;2008年
4 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唐先乐;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达琼;探析汉藏翻译中的连词与格助词的作用[D];西藏大学;2009年
7 陈氏月娥;浅析佛教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寻真;非汉籍高僧与早期中国佛学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7年
9 邓燕芳;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石利华;佛教词语的汉化[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管锥锥》(一)与佛典,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