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冰火中的消融

发布时间:2017-05-12 10:10

  本文关键词:冰火中的消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界对赵紫宸的研究着实不少,不过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其一,这些研究主要都是基于赵紫宸神学家与基督徒的身份来进行考察的,缺乏以赵紫宸“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考察的研究;其二,这些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赵紫宸的神学思想与本土化建设上,对于这两方面的讨论主要是从哲学、神学、伦理学、文学的几个面向进行的,而从历史学的面向进行考察的研究极少,尤其是从“五四一代”的基督徒知识分子这一历史的情境入手的考察竟无一人。 近年来学界对“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看法几乎达成共识,认为这一代知识分子属于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既对西方文化有清晰整全性的了解,又在心灵秩序和道德模式上保存着中国传统的些许特点,因此心灵复杂而紧张。其实自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就面临着秩序危机与精神危机的双重危机。在危机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失落与彷徨,心灵空荡无傍。此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需重建心灵秩序来安顿内心。随着双重危机的程度加深,尤其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灵重建问题已迫在眉睫。不过在那样的大时代,心灵重建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通过基督教信仰的方式来重建心灵秩序更是道阻且长。因为那时的基督教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矛盾重重。当时的基督徒知识分子不得不面临国人身份与基督徒身份的紧张。 本文以赵紫宸的“信仰”之路为研究对象,从心态史的研究角度,论述这位“五四一代”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在面临政治与心灵的双重危机后是如何重建心灵秩序,安顿内心,坚定其自身基督教信仰的。同时,通过关注赵紫宸的信仰实践,把握其信仰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揭示他坚持信仰的深层动力与造成其内心紧张的原因。借此也展示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五四一代”基督徒知识分子坚持信仰的艰辛与悲苦。
【关键词】:赵紫宸 基督徒 知识分子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79.9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21
  • 第一章 少年求知时期赵紫宸之“信”(1888-1917)21-40
  • 第一节 年幼的赵紫宸与宗教(1888-1903)21-27
  • 第二节 接受西式教育后的赵紫宸与基督教(1903-1907)27-29
  • 第三节 皈依后的赵紫宸与基督教(1907-1917)29-40
  • 第二章 回国平静时期赵紫宸之“信”(1917-1937)40-62
  • 第一节 回国后对待基督教态度的变化40-49
  • 第二节 走出困境——“伦理化基督教”理论的形成49-57
  • 第三节 积极投身基督教中国本土化的建设及推广57-62
  • 第三章 战争时期赵紫宸之“信”(1937-1949)62-82
  • 第一节 被捕前的焦灼与抗争62-66
  • 第二节 狱中生活的“破”与“立”66-79
  •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的新践行79-82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赵紫宸之“信”(1949-1979)82-100
  • 第一节 短暂的喜悦(1949-1951)82-93
  • 第二节 至死不渝的坚守(1951-1979)93-100
  • 结语100-110
  • 第一节 基督教中国化100-103
  • 第二节 时代驱动下的追求信仰103-105
  • 第三节 赵紫宸“信”途坎坷的原因105-110
  • 参考文献110-117
  • 后记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虎;抗战时期北平高等院校的兴衰[J];北京党史研究;1995年04期

2 濮文起;;兼容·杂糅·愤世·抗争——中国民间宗教的特殊性格[J];东方丛刊;2007年03期

3 崔晓麟;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及原因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4 肖安平;;赵紫宸的宗教人格论[J];金陵神学志;2005年01期

5 万震灵;;浅析赵紫宸创造论中的“恶的存在”[J];金陵神学志;2007年01期

6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7 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立足于近代民众抗争运动的比较分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1期

8 安富善;;从赵紫宸前后期思想的转变看其神学的处境性[J];金陵神学志;1994年02期

9 黎新农;;寂寞深时悟亦深——采访赵紫宸先生在京子女札记[J];金陵神学志;1996年04期

10 田云;一位中国基督徒的追求——记北京纪念赵紫宸先生百年诞辰[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冰火中的消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