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净化的黑夜:十字若望灵修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08:20
本文关键词:爱与净化的黑夜:十字若望灵修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灵魂的黑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是十字若望(John of the Cross)灵修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试以这个概念为切入点,对十字若望的灵修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与探讨,阐明基督教中以他为代表的一种灵修传统的主旨。 题解 对十字若望来说,“黑夜”的阶段意味着人(灵魂)在追求与天主合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身心内外的净化的阶段,这种净化由天主的恩宠主导,经由人自身的配合,使人的德性与信仰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在爱中实现与天主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本文拟题为“爱与净化的黑夜”,意在从净化与爱这两个层面对“黑夜”之象征进行阐释。 黑夜的“净化”意义直接源于十字若望的生活,特别是他在改革修会过程中遭受的苦难。他以“黑夜”表达一种基本的、悖论性的灵修方法:通过隔绝致以通达,通过否定实现肯定,在命运之有限性对人构成最紧张的逼迫的地方,实现精神向无限性的突破。这种方法既切合苦修传统的精神(借助自我克制而恢复真正的自由意志),又与神秘主义传统中否定神学的思路(通过“不知之知”而接近不可知之天主)相一致。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灵修的“净化”过程的要义:对人的欲望、知识、自我乃至宗教信仰本身进行不断批判和超越。“黑夜”的特征意味着此净化过程中的一切负面经验:黑暗、赤裸、空虚、剥夺。 黑夜与“爱”的关联揭示灵修过程中恩宠的介入。十字若望认为,天主的恩宠赋予人对天主的爱,把人置于一种渴望而不得的状态,使人感到爱者的缺席与自身的被弃,然而正是在此境况下,恩宠挑战人对天主的通常理解,迫使人突破自身经验的封闭,以纯粹的信仰和纯粹的爱,进入与天主的真实关系之中。黑夜在此意味着恩宠对人的挑战,意味着人的爱从自我中心格局中的扭转。 结构 导论对十字若望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作了简介,引出黑夜之说的来源。继之,对基督教传统的“灵修”之“灵”作了概念史上的简单梳理,借以指出,灵与物的某种二元对立的设定,对苦修与神秘主义的方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其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灵修依于内在的信仰,注重德性的修为,关怀个人的出路,有望补充基督教在大陆学界被忽略的一面;但也正因为此,灵修的言说有别于纯粹的理论话语,在十字若望的时代,它甚至构成了对神学话语的一种疏离和挑战。 第一、二章主要依据十字若望《攀登加尔默罗山》与《灵魂的黑夜》两部著作,梳理其“灵修之夜”的脉络。灵修由苦修生活与神秘生活这两个阶段构成,苦修意指人对自身的主动净化,神秘则指人被动地接受天主对自己施行的净化。灵魂由感觉部分与精神部分组成,它在这两个部分的变动之中得到净化。因此,十字若望的灵修就呈现为一个四重黑夜之旅:感觉主动之夜、精神主动之夜、感觉被动之夜、精神被动之夜。这是一个内外结合的超越的过程,最终使人的感觉顺应于精神,精神顺应于超性的德性(信仰、希望、爱),由此把人导入与天主的合一。 第三章展开“净化”的概念。根据十字若望,精神的净化包括理智的“黑暗”、记忆的“空虚”与意志的“赤裸”,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剖析净化方法的来龙去脉。“黑暗”是否定神学“神圣黑暗”之主题的发展,指理智在接近超越者过程中的自我超越,“空虚”是通过效法基督的虚己而实现谦卑、克制、舍己等德性的努力,“赤裸”则指向神秘主义的“超脱”,追求一种超脱欲望的爱。净化的终向是精神的纯粹和自由,纯粹性是人能够接受恩宠倾注的前提,而自由则是指人因罪恶而分裂的意志能够重新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能力。十字若望赋予了传统的神学范畴以活生生的经验意义。 第四章讨论恩宠与“爱”的意义,恩宠论的神学基础首先得到分析。在灵修的视角下,天主对人的爱表现为他下达于人的恩宠,而人对天主的爱就表现为对恩宠的接受。祈祷产生于此种爱的关系,随着人向恩宠的敞开以及恩宠对人的倾注,祈祷渐渐超越思考和语言而步入默观的境界。在此比较了十字若望和大德兰对默观不同等级的论述,以及十字若望和依纳爵对“默观与行动”之间关系的理解,以澄清默观的根本意义:默观状态作为天主与人恒常的同在与沟通,它必然导向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信仰行为,也就是说,一个默观者是一个随时随地实践出天主的意志的人。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一章讨论灵修的目的,即“完善”或“与神合一”的含义。从几个方面入手:在神秘主义写作中大量出现的“出神”这种神秘经验的实质;爱(意志)或者知识(理智)作为合一的根基;合一的性质,即一种实体上或本质上的合一,抑或保留着本质区分的合一;通过对上述问题在灵修史上的梳理,最后又回到了十字若望对灵修主旨的理解:通过净化,在爱中实现与天主在意志上的合一,这种合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保持着对天主的临在性(作为“我与你”关系之中的“你”)与超越性(作为一位绝对的他者)的领会。
【关键词】:十字若望 灵修 神秘主义 苦修 净化 合一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凡例9-10
- 导论:"神秘圣师"与基督教灵修传统10-38
- 一 黑夜的源起10-19
- (一) 生平10-18
- (二) 余响18-19
- 二 何谓精神(灵)?基督教灵修传统19-30
- (一) 精神(灵)与灵魂19-22
- (二) 灵性解经与修行22-24
- (三) 苦修与神秘:灵修的构成24-26
- (四) 隔绝与通达:寻求超越的悖论方式26-27
- (五) 诗、理论、经验:灵修的语言27-30
- 三 选题的意义与困难30-38
- 第一章 主动的黑夜(苦修生活)38-61
- 一 离开:苦修者的姿态40-42
- 二 感觉的净化42-45
- 三 精神的净化45-61
- (一) 理智的黑暗46-50
- (二) 记忆的空虚50-53
- (三) 意志的赤裸53-61
- 第二章 被动的黑夜(神秘生活)61-75
- 一 精神之七罪宗62-64
- 二 灵枯:感觉的被动净化64-68
- (一) 从默想到默观65-67
- (二) 向精神的过渡67-68
- 三 创伤:精神的被动净化68-71
- 四 四重黑夜的关系71-75
- 第三章 净化75-107
- 一 神圣的黑暗:否定神学的辩证法75-85
- (一) "三路"与四重黑夜75-79
- (二) 理智的否定与上升79-82
- (三) "不可言说的言说":诗与祈祷82-85
- 二 空虚与赤裸:净化的双重剥夺85-95
- (一) 虚己与谦卑85-88
- (二) 雕刻灵魂:天主的超越与内在88-90
- (三) 超脱:从否定神学到"否定人学"90-94
- (四) 灵魂之窗94-95
- 三 苦修的精神95-107
- (一) 效法基督95-97
- (二) 通往自由意志97-99
- (三) 批判、信仰、期待99-107
- 第四章 爱107-137
- 一 恩宠107-113
- (一) 恩宠与被动净化107-110
- (二) 超性、超越、神秘:宗教经验的问题110-113
- 二 祈祷与默观113-128
- (一) 祈祷113-116
- (二) 默观116-118
- (三) 默观的等级:爱的阶梯118-121
- (四) 默观与行动121-127
- (五) 目光与交谈127-128
- 三 爱的意志128-137
- 第五章 完善与合一137-164
- 一 出神138-139
- 二 完善:基于爱,或基于认识139-145
- (一) 神秘主义的两个前提139-141
- (二) 理智与意志之争141-144
- (三) 托马斯主义的回答144-145
- 三 合一:同一实体,或同一精神145-152
- 四 爱之伤:被动与超越152-164
- (一) 创伤的隐喻152-154
- (二) 对内在性的批判154-157
- (三) 被动性:对他者的领受157-164
- 结语 梦境与他者:兼论十字若望对灵修传统的发扬164-168
- 参考文献168-171
- 附录一 《黑夜》一诗171-172
- 附录二 修道制简史与加尔默罗修会172-176
- 附录三 研究状况与文献综述176-179
- 附录四 译名对照179-181
- 后记181-18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宇轩;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爱与净化的黑夜:十字若望灵修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