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流支”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预流支”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转大法轮讲经说法,说法的唯一目的,就是令一切众生脱离烦恼趋向于成佛之道。依原始佛教的说法,从凡夫趣入圣道,必须遵行四种法,即亲近善士、多闻正法、如理思惟和法随法行,此四法称为“四预流支”。 “四预流支”教法是趣入圣流的道支,是使未得清净圣慧眼之行者得清净圣慧眼的要素,甚至是多饶益于一切众生必备的四大资粮。此外,藉由“四预流支”的修学能如实了知五蕴法、十二因缘等法之本质。 “四预流支”教法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甚至现代佛教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是值得研究之论题。
【关键词】:四预流支 亲近善士 多闻正法 如理思惟 法随法行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中文文摘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9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9-11
- 一、研究动机9-10
- 二、研究目的10-11
-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11
- 第三节 文献回顾11-19
- 一、古人与现代学者对二种四预流支之争论11-17
- 二、目前研究现状17-19
- 第二章 四预流支历史起源及其思想演变19-49
- 第一节 “四预流支”在原始佛教中之内涵19-33
- 一、亲近善士(Sappurisasamseva)19-22
- 二、多闻正法(saddhammasavanam)22-24
- 三、如理思惟(yoniso manasikra)24-26
- 四、法随法行(Dharmanudharmapatipatti)26-28
- 五、四预流支之修持次第28-33
- 第二节 “四预流支”思想在部派佛教之演变33-41
- 一、论师对四预流支内容及其十种义的论述33-37
- 二、从分析“四善根”来探究四预流支之发展37-41
- 第三节 从大乘经论来看四预流支的展开41-48
- 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说42-44
- 二、《瑜伽师地论》之说44-47
- 三、《摄大乘论》之说47-48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8-49
- 第三章 四预流支涉及的问题讨论49-64
- 第一节 四预流支与三慧之关系49-55
- 一、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之意涵49-52
- 二、四预流支与三慧之施设52-55
- 第二节 四预流支四依之关联55-63
- 一、四依的解释55-59
- 二、四预流支与四依之贯通59-63
- 第三节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四预流支价值及其在现代教育中之意义64-72
- 第一节 四预流支在佛教中的价值64-65
- 第二节 从四预流支思想来论述佛教教育的价值65-69
- 第三节 四预流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之意义69-71
- 第四节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9-81
- 致谢81-83
- 个人简历83-8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莲;;《聊斋志异》方言词辨析及表现意义分析(续)[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赵征;;甲骨文中的会意字所展示的社会状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宋华英;;“琴”字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张亚妮;;著作权保护中表达与形式、内容的思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许欢;;中国传统社会精英阅读景观研究[J];编辑之友;2009年07期
6 陈卫国;梁真惠;;英汉数字文化联想意义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黄金洪;;《国语》词义考释四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武荣强;;《汉语大词典》商补[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郭春涛;;律师性质初论[J];中国司法;2008年11期
10 于修涛;李富刚;;《霍元甲》:中国武术人格教育的典范[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奰红;;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朱玲;;《弹歌》质疑:从语言到文本[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施泽华;;电学领域的装置权利要求及专利权的行使[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4 王伟勇;;唐诗校勘《全宋词》——以北宋词为例[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杨勇萍;李yN;;行政执法模式的创新与思考——以网络行政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华森;;“抚尘”臆说[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新胜;满意优化原理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邱戈;大众传播的文化断裂论当代中国媒介的身份危机[D];浙江大学;2006年
3 潘秋平;《淮南子》医学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陈骏程;宋代官员惩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建党;领袖权威与制度成长: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驰;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流程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兰娟;消费电子产品的情趣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5 陈伟;论梁漱溟的乡村秩序观[D];湘潭大学;2004年
6 林移刚;中国崇狮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4年
7 翟语天;对外新闻背景翻译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蒋立伟;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冯鸣;城市家庭收纳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10 韩大林;教师教育智慧的涵义、基本要素及生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四预流支”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