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佛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9:01
本文关键词:屠隆佛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屠隆(1543-1605),字长卿,浙江宁波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颍上、青浦知县,后任职礼部,不久被罢免回乡。作为晚明末五子之一,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戏剧等。他的文学思想主张性灵,宗教则信奉禅宗,同时不废净土,并且倡导三教合一,标榜出世而又纵情享乐,既有士大夫的出世关怀,又有晚明山人的自适与自我放逐,是晚明士大夫风尚的代表之一。 本文第一章主要探讨屠隆的宗教活动,分析他和他的友人是如何介入宗教生活的,从时空的关系来阐述他与佛教及道教结缘的过程。本文认为屠隆对佛道的开始用心,最早是在青浦为官时期。这时他与王世贞、王锡爵等人开始频繁交往,王世贞,王锡爵等人此时正在从事各种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活动。但这时期他还没有完全进入佛道信仰层面,多是与友人唱和而已。直到罢官之后,屠隆才开始较深入的接触佛教和道教,他先是与道教有比较深入的接触,曾跟金道士一起在杭州闭关修行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偏向于佛教,既参与佛教的日常宗教活动,又学习和探讨佛学义理。但在他的思想中,三教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互相融合。 第二章主要讨论屠隆对佛教的认识,分析阐明屠隆对佛教基本问题,对当时流行的禅宗、净土信仰的具体态度。屠隆的佛学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佛学特点。他的佛教思想,以轮回报应观念为基础,对佛教的佛性理论和佛教的核心理论“万法皆空”,都有一定的理解。但受当时佛教整体环境的影响,虽然能够认识的“空”的真义,却不能将这个真义与佛教的其他理论结合起来,以至于最终陷入中国化的理解。对“佛性”的理解,能够坚持“众生有性”的思想,但因对“空”理解的局限性,他没办法解决“佛性”与“空”之间的联系,因此,有将佛性神识化的倾向。对于禅宗,他深信禅宗的自性清净理论,在推崇禅宗的同时主张不废净土,也有关于禅净合流的议论。在修行理论上,他比较推崇禅宗的修行解脱论,强调顿与渐的结合,主张定慧双修,止观并用。对于净土,他信奉唯心净土,认为净土即在此心,心净则土净,此心得解脱则入净土,并且相信通过念佛可以得到解脱。 第三章讨论他对三教关系的认识,三教关系是晚明思想中的重要话题。屠隆对三教关系也有自己的看法,最初他强调三教合一,认为三教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他们本于一源,是天道之体的不同化用。同时,他也认为儒佛道三教各有特色,各有所司,其中儒家是入世的,是世间法;佛道则是出世的,是出世间法。他们的向度是有区别的,儒家自然有着他的伦理要求,佛道也有追求个人解脱的理由。因此,儒家不应该攻击佛道。同时,他认为佛道二教也是有所偏重而已,佛家是成佛,道教是成仙,其实内在目的有一致处,有交流对话的空间,因此不应该互相攻击。屠隆对三教的态度也有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最初更偏向于仙道,与道士多有交往,晚年则偏重佛教,写作《佛法金汤》,站在佛教的立场为佛法辩护。 最后一部分是余论,是对屠隆的心态的重新考量,试图在前人的解释模式上有所突破。作为一个饱读诗书,取得功名的儒家士大夫,他的思想底色无疑是儒家的,他的心态中多少会有儒家式的济世救民的情结。这种心态往往会与现实困顿相冲突。士大夫们面对这样的冲突,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会退而寻求自己的个人世界。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有”、“无”的冲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有”是儒家的社会追求与责任,“无”则是精神境界的存在,一种追求个人自适的存在状态,一直影响着士大夫们。屠隆在人生遇到挫折时,实质上也是“有”和“无”的冲突的表现。他在这个冲突中,心态发生了剧烈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屠隆借助佛道的资源,通过对佛道修行解脱的追寻,以获得心态的平衡。
【关键词】:屠隆 佛教思想 三教关系 士大夫 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K248.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7
- 选题缘起与意义10-11
- 选题的思路与方法11-13
-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3-17
- 第一章 :屠隆的佛道因缘17-27
- 第一节:宁波地区的宗教氛围17-21
- 一、名寺17-19
- 二、名僧19-21
- 第二节 屠隆的佛道人生21-27
- 一、罢官前的宗教活动21-23
- 二、罢官后的宗教生活23-27
- 第二章 屠隆的佛教思想27-40
- 第一节 屠隆对佛教的基本认识27-30
- 一、般若空观27-28
- 二、佛性观28-30
- 第二节 屠隆的禅学思想30-32
- 一、禅宗之“心”30-31
- 二、禅宗之“性”31-32
- 第三节:禅宗修行解脱论32-35
- 一、早期的心与境之辩32-33
- 二、佛教止观修行33-35
- 第四节:屠隆的净土观35-40
- 一、何为净土36
- 二、如何得入净土36-39
- 三、禅净合流39-40
- 第三章 :屠隆的三教关系论40-51
- 第一节:儒佛之别41-47
- 第二节:佛道之异47-48
- 第三节:三教合一48-51
- 余论:佛道宗教与士人心态一一以屠隆为中心的考察51-61
- 参考文献61-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龙;自负·自恋·自渎——试论屠隆的文人心态(上)[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周群;屠隆的文学思想及其“性灵”论的学术渊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徐美洁;;昙阳子“升化”与晚明士大夫的宗教想像[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傅新毅;启蒙的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启蒙[J];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04期
5 傅新毅;试析吕o傁壬浴靶约拧庇搿靶跃酢币逯裨瘛月纎傆胄苁Φ穆垩Ш逦行腫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6 傅新毅;大乘佛教“真如”观念的现代诠释[J];学术论坛;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易;屠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美洁;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屠隆佛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