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平安清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4:06
本文关键词: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平安清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广西是中国壮族人口主要的聚居地,壮族的传统经济生活以农耕稻作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并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多彩的民间艺术。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是壮族人口高度聚居的县份,壮族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99.4%,旧州街属靖西县的一个街民委员会,街民均为壮族人口。平安清醮源于道教斋醮科仪,属道教祭祀仪式中清醮类的法事活动,适用于生者,主要是通过祭祀天地,向神灵祈求福佑平安,风调雨顺,人畜兴旺。道教传入壮族地区后,融入壮族原始宗教和民间巫风的传统,兼蓄佛教、儒学的部分内容,与当地文化不断交流整合,逐渐走向世俗,跟当地民间巫、麽信仰合流,形成具有壮族特色的斋醮文化。旧州街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邀请巫、麽、道神职人员主持,由道公主导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旨在保护地方平安,作物生产丰收,民众生活幸福,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它往往伴随着“鬼王”祭祀活动和迎神赛会活动协同进行,这与壮族所处高温湿热、雨量充足、多丘陵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族群稻作传统、祭祀仪式的历史背景和封建王朝施行的“羁縻制”、“土司制度”等社会制度环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信仰生态等因素密不可分。它脱胎于古代的历史社会生活,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带有浓厚的原始信仰色彩和强烈的功利性目的,是壮族先民祭祀神灵活动的再现,既蕴含壮族民间信仰和傩文化丰富的内涵,又表达了对人生的关怀。它的举办带有定期性、集体性、协作性、复合性四个特点,具有慰藉心理本能,彰显地方特色,维系街民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活化民间旅游的社会功能。在现当代社会,平安清醮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理应依托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结合国家新时期对宗教的认识和提法,使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以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适当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另外仍需加强学术交流,使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平安清醮 旧州 仪式过程 文化解读 功能和规范引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的源起和意义9-10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10-12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旧州街平安清醮生态背景13-25
- 第一节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生存环境13-17
- 一、自然生态环境13-14
- 二、社会人文环境14-17
- 第二节 旧州街的信仰生态17-21
- 一、自然崇拜17-19
- 二、祖先崇拜19-20
- 三、巫、麽、道信仰20-21
- 第三节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源流21-25
- 一、道教斋醮起源21-22
- 二、道教在广西地区的传播22-23
- 三、道教在百色地区的传播23-25
- 第二章 旧州街平安清醮仪式过程25-48
- 第一节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启动及参与要素25-28
- 一、建醮背景26
- 二、筹备工作26
- 三、组织发起者26-27
- 四、法事执事者27-28
- 五、斋醮参与者28
- 第二节 巫、麽、道通力协作法事活动28-43
- 一、入斋29-36
- 二、正斋36-39
- 三、散斋39-43
- 第三节“鬼王”祭祀活动概述43-45
- 一、“鬼王”形象43-44
- 二、“鬼王”传说44
- 三、“鬼王”制作技艺44
- 四、祀奉“鬼王”44-45
- 五、焚化“鬼王”45
- 第四节 迎神赛会活动45-48
- 一、接菩萨游街赐福46-47
- 二、沿河放花灯求子47
- 三、戏台上演木偶戏47-48
- 第三章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特点和文化解读48-53
- 第一节 旧州街平安清醮所表现出的特点48-50
- 一、定期性:平安清醮是一种定期举办的祭典活动48
- 二、集体性:平安清醮是某个圩镇或乡村的集体醮祭活动48-49
- 三、合作性:平安清醮是由巫师、麽公和道公通力协作完成49-50
- 四、复合性:平安清醮伴随“鬼王”祭祀和迎神赛会活动进行50
- 第二节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文化解读50-53
- 一、巫、麽、道信仰多元融合、和谐共存50-51
- 二、傩仪中“掌蒙熊皮”、“索室驱疫”的遗存51-52
- 三、平安清醮禳灾祈福、花灯求子折射强烈的“生命意识”52-53
- 第四章 旧州街平安清醮的社会功能53-57
- 第一节 慰藉人们心理本能的“调节剂”53-54
- 第二节 维系街民凝聚力量的“纽带”54
- 第三节 彰显地方特色文化的“藏宝库”54-55
- 第四节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桥梁”55-56
- 第五节 活化民间旅游资源的“处女地”56-57
- 第五章 旧州街平安清醮规范引导的思考57-63
- 第一节 依托国家相关政策,,使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57-58
- 一、坚持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57-58
- 二、新时期对宗教的认识和提法58
- 第二节 各级政府转变观念,适当地进行规范和引导58-60
- 一、承认宗教的客观存在性和历史特殊性59
- 二、结合当地民众评价适当进行规范引导59-60
- 第三节 加强学术研究交流,挖掘文化内涵转型创新60-63
- 一、加强学术研究,挖掘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信仰价值60-61
- 二、秉持开放态度,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适度进行转型创新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9-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桂秋;;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壮族和谐社会的构建[J];桂海论丛;2006年05期
2 王玉德;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J];生态文化;2003年01期
3 丁世博,王文;“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J];民族艺术;199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平安清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