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陈撄宁的仙学独立论

发布时间:2017-05-31 14:15

  本文关键词:陈撄宁的仙学独立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陈撄宁作为近代的仙学思想的代表,与道教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本文以陈撄宁基于道教养生之道思想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仙学独立论思想作为论题,主要从陈撄宁与道教之关系以及其仙学独立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特点、推广及其对现代社会产生的意义或等几个方面作出较详尽的阐述。陈撄宁经过对古代仙学思想的提炼和在加入时代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想对其加以发展,提出了仙学独立论,从而将传统的仙学思想与迷信划清了界限,成为一家之言。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中国传统仙学思想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特殊时代转型。他的这一思想推翻了传统丹道的贵族化,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推广,逐渐使修炼变的平民化,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条件。陈撄宁的仙学独立论摒弃了道教中的神仙谱系信仰,留下具有实践性的思想精华,使得仙学不再像信仰那样虚无缥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试图将仙学与现代科学建立联系,认为仙学与生命科学有相似之处。但他又认为仙学是高于科学的,因为仙学可以触及并解决生命科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无论是科学还是仙学,都是对人类的实践性的探究,陈撄宁把我国传统的仙学思想独立化,并把他发扬光大,广泛传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发展和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既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救国思想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仙学 道教 现代性 科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引言8-13
  •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意义8-9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 三、本文的资料来源及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10-13
  • 第一章 陈撄宁的生平简介及其与道教的关系13-16
  • 第一节 陈撄宁的生平简介13-14
  • 第二节 陈撄宁与道教的关系14-16
  • 第二章 陈撄宁的仙学独立论16-33
  • 第一节 陈撄宁所倡仙学的涵义16-20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产生的时代背景20-23
  • 第三节 陈撄宁仙学的主要内容23-33
  • 一、丹道修炼23-25
  • 二、女丹修炼的重视25-28
  • 三、静功疗法(静功疗法与后来的气功修炼热潮)28-33
  • 第三章 陈撄宁仙学独立的特点33-42
  • 第一节 陈撄宁仙学与之前传统道教思想的区别33-36
  • 一、早期的仙学与道教33-34
  • 二、道家与神仙家34
  • 三、仙学与道教的发展34-35
  • 四、不再提倡神仙谱系的仙学35-36
  • 第二节 陈撄宁的仙学思想与儒释的区别36-37
  • 第三节 陈撄宁仙学的时代特点37-42
  • 一、男女平等思想37-39
  • 二、修炼的平民意识39-40
  • 三、救国思想40-42
  • 第四章 陈撄宁仙学独立的推广及影响42-47
  • 第一节 陈撄宁仙学的推广方式和途径42-45
  • 一、《扬善半月刊》42-43
  • 二、《仙道月报》43-44
  • 三、开办仙学院44-45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的影响45-47
  • 第五章 陈撄宁仙学独立的现代意义47-52
  • 第一节 陈撄宁的仙学与生命科学47-49
  • 第二节 陈撄宁的仙学与道教的现代化之路(人间道教)49-51
  • 第三节 陈撄宁仙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56
  • 后记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奇;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追念陈撄宁先生[J];中国道教;2002年01期

2 陈q;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J];中国道教;2002年02期

3 潘先连;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轶事[J];江淮文史;1995年05期

4 刘延刚;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特点[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5 胡海牙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与他的仙学著作[J];武当;2003年10期

6 胡海牙;;仙学大义(上)——陈撄宁先生仙学理论串述[J];武当;2006年08期

7 尹志华;陈撄宁的仙学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0年01期

8 张钦;试析陈撄宁仙学思想的内核[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9 张广保;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J];宗教学研究;1997年04期

10 刘延刚;太虚、陈撄宁与佛、道两家的现代化[J];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陈撄宁的仙学独立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9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