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审美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21:05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审美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羌姆面具是藏传佛教文化在历经千百年后的积累,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主要用于寺院僧侣参加各类宗教活动进行羌姆仪式的表演。羌姆及羌姆面具最初来源于印度,并不断地吸收与接纳包括藏族苯教、汉地佛教以及民间歌舞等在内的其他艺术,最终实现了艺术本土化的历史进程。羌姆面具的成熟有赖于宗教思想的指导,也得益于民族审美的自觉,可以说,,两者始终相辅相成地贯穿于漫长的发展之中。所以,羌姆面具艺术是宗教思想与民族审美理想交织的产物,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宗教符号、表现手法也无不具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虽然羌姆面具是藏传佛教弘扬宗教思想的一种宣传手段,但以其生动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年复一年的倾情表演中,最终成为藏民族宗教艺术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本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总体概括;第二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手法——象征的全面解读;第三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造型形象的对比分析;第四章则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审美意蕴的深入探析。其中,本文以青海佑宁寺的羌姆面具作为研究个案,浅入深出的剖析解读贯穿于整篇文章的始末。
【关键词】:羌姆面具 佑宁寺 审美象征 形象之美 意蕴之美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528.3;B946.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绪论8-14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创新点及研究方法8-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10-14
- 第一章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概述14-22
- 第一节 “羌姆”释义14-15
- 第二节 羌姆面具的起源与发展15-20
- 第三节 青海佑宁寺羌姆面具简述20-22
- 第二章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艺术手法—象征22-27
- 第一节 象征22-23
- 第二节 羌姆面具艺术中的审美象征23-27
- 第三章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形象之美27-33
- 第一节 像教之美27-28
- 第二节 狞厉之美28-31
- 第三节 静相之美31-33
- 第四章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意蕴之美33-43
- 第一节 神圣之美33-35
- 第二节 多元之美35-39
- 第三节 生命之美39-43
- 余论43-44
- 附图44-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净;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祭典中的三类角色[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2 熊文彬;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人物刻画及其审美意蕴[J];中国藏学;1996年02期
3 康保成;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藏戏的关系[J];民族艺术;2003年04期
4 贾一心;善的诱惑与恶的恐吓——藏密造型艺术形象的审美阐释[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才让;;藏传佛教金刚法舞面具的制作、分类及其宗教内涵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6 赵心愚;杨嘉铭;;藏族面具文化的基本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7 郭净;藏地节祭中的假面神舞——羌姆[J];西藏民俗;1995年01期
8 张鹰;;西藏寺庙傩面具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1993年02期
9 纵瑞彬;藏族装饰纹样的历史文化考察[J];西藏艺术研究;2000年01期
10 叶玉林;假面也宜巧装饰——西藏艺术面具美漫议[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审美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1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