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
本文关键词: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学院是佛教教育的一种模式,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目的在于专门培养佛教僧才。本文以福建佛学院女众部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办学之路进行探讨研究。从其办学历程的整体框架中考察它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和办学特征;探讨其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特色;归纳总结其办学成果,从而考证其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所取得的成效。同时,考察其学僧的出家因缘,并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及社会学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反映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比丘尼出家的主要原因。本文较为客观地阐释了佛学院中出现的特有名词。最后对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佛教教育 佛学院 办学之路 学修并重 出家因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7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目录7-8
- 绪论8-18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8-11
- 第二节 关于选题11-18
- 第一章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历程18-38
- 第一节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与崇福寺的关系分析18-22
- 第二节 办学的爱国主义宗旨22-28
- 第三节 "佛学院特色"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制度28-38
- 第二章 办学特色之一—清修38-50
- 第一节 学僧的出家因缘38-46
- 第二节 学修并重的学僧生活46-50
- 第三章 办学特色之二—律学班50-58
- 第一节 律学班的创办及发展50-52
- 第二节 律学班的办学特色52-58
- 第四章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成果58-68
- 第一节 办学成果58-64
- 第二节 关于福建佛学院女众部办学之路的几点思考64-68
- 第五章 结论68-70
- 附录70-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0-82
- 致谢82-84
- 个人简历84-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圣凯法师;;当前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J];佛教文化;2008年04期
2 石舟;;闽南佛教教育巡礼[J];法音;1993年09期
3 圣辉;继承传统 适应当代 面向未来——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J];法音;2005年10期
4 释海印;越南中部高等佛学院的教育方向——“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僧伽培养”[J];法音;2001年10期
5 唐思鹏;继承传统 适应当代 面向未来——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发言摘要[J];法音;2005年10期
6 圣辉;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成立二十周年校庆会上的讲话[J];法音;2004年12期
7 邓子美;20世纪中国佛教教育事业之回顾[J];佛教文化;1999年06期
8 ;首届“海峡两岸佛教教育交流座谈会”在台北召开[J];法音;1998年08期
9 杨乐生;;遍能法师与四川佛学院[J];四川统一战线;2009年06期
10 何云;我们怎样告别二十世纪[J];佛教文化;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敬;;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焦慧欣;;川南凉山彝族地区汉传佛教调查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牛道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朱竞;马陈;;宁波市食盐普遍碘化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徐心希;;闽台佛教的宗派与传承——以佛教福州鼓山系为中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7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范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9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10 刘玉苓;;白首证前盟:记陈泽秦夫人庐君雄先生[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合格僧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李印来;西黄寺——见证藏传佛教教育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寅峰;湛如委员:要重视佛教教育事业[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杨月清 王淑玲 实习生 樊朋涛;法门寺佛学院成立[N];陕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傅一览;杭州佛学院新校区昨日举行落成典礼[N];杭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常川;把佛学院工程打造成优质样板精品工程[N];西藏日报(汉);2010年
7 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王孺童;我国佛学院建设与发展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记者 黄俊杰;省民宗委领导到广东尼众佛学院调研[N];汕尾日报;2011年
9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释如瑞;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记者 黄俊杰;广东尼众佛学院被定为市宗教培训中心[N];汕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山;学修体系思想下的我国现代佛寺空间格局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杜钢;中国佛教净土宗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阮氏秋月(释如月);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施乃瑜;宗教传播与化世的新范式[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广良;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屹;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8 罗吉华;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制与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唐名辉;宗教组织的网络营销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燕;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曾艳阳;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阳;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建;现代藏语佛学院建筑创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明强;晚清民国时期长三角与上海佛教发展的若干时空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7 黎氏春草;越南顺化佛学院僧尼学生汉字学习与教学情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登方;越南佛教乞士派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云霞;云南佛教院校教育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施艳萍;现代化背景下佛教社会功能发挥路径之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1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