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学本体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6:00
本文关键词:西藏佛学本体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世界与自我的本原、本质、根本力量、根本原因、最终依据或最普遍的存在,皆是本文所说的本体。寻找自我与世界的本体及生命的意义,是哲学与宗教的根本目的。在这个科学与理性的时代,人类心灵仍面临生命意义系统的缺失。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与其方法论陷入泥淖不得不使得对本体论的探索转向东方。在所有人类哲学体系中,佛学本体论是极为博大、深刻的。佛学本体论是对自我、法(世界万物万事)的最高本质及最高本质与其所包容的诸法的性质或属性(性)、功能或表相(相)、作用或结果(体、性、相所起的用)的关系的学说,它以缘起说(因果说)、中道(包括无分别说、不二法门、二谛说、中观论等)为方法论,以止观说、空有说、般若智慧说、因明学、涅磐思想等为认识论,强调对主客二分性、语言、思维、理性、经验的超越,以达成对有限自我和识境的永恒、绝对、究竟的超越。其本体论内容具体包括诸法无我说、心性本净说、法性实有说、涅磐说、中道说、般若学、中观学、唯识学与如来藏说、法身六大说、心风不二说等内容。佛学三大体系中,以西藏佛学最完备。 通过对印度佛学本体论的全面继承,及部分地接受了汉地禅宗顿悟、无所得佛性说,西藏佛学建立了丰富的、离言超思的本体论体系。西藏佛学本体论主要包括本元心如来藏系与无本体的如来藏胜义空系(噶当派、格鲁派)。 就前者而言,其本体论是从见、修、行、果四方面和因、道、果三次第来建立的。在这种动态的、多方位的结构中,其本体(本元心、如来藏等)具有了体、性、相、用四层次。在中道、不二论等本体方法论原则下,本体在四方面、三次第、四层次合而为一;在二谛、无分别本体方法下,本体世界与世俗最终合一,轮回与涅磐无别、真与幻不二。 就后者而言,法与我在世俗与胜义上皆是空性,是无本体的本体论。 西藏佛学本体论呈现出不断完善的过程。前弘期,寂护一系持胜义识境俱无,摩诃衍一系持清净佛性本体,吉祥积持不修自明的心本体。法成则以如来藏为最高本体。 在后弘期,宁玛派的最高本体是本元心,也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其本体论是从体、性、相、用四个层次,从见、修、行、证四个方面建立的。噶当派属偏于月称见的中观见。萨迦派持如来藏即本元心本体,主张破一切见而证因、道、果三位本体合一。噶举派主张以止观双修而体证如来藏本元心本体,强调一即一切。觉朗派持以“他空”如来藏胜义有见。希解派持本元心智本体见。觉域派的玛吉拉珍持以本元心为本体。以上各派皆自称大中观见,将如来藏与唯识见判高于普通中观见。敦扎、夏鲁、博东三学派皆持持如来藏本体见。恰苯所持的本体为“苯”体(身),也即自性清净心。格鲁派主张:一切法之体、性、相、用毕竟空,皆为名言假设(自然也空)。 十八世纪后期利美运动想调和各派之见。二十世纪上叶更敦群培以新思想方式对传统权威提出了怀疑,持月应见。 西藏佛学本体方法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中道观、空观、二谛观、无分别论、不二说、因果缘起说、转识成智说、因明学、体性相用四层次说、止观学、涅磐观,超出了西方哲学以思维为主的方法论范围。佛学以中道、二谛等原则对逻辑进行了突破,发展了思维模式;以止观之法并超越了惯常的思维与语言限域,超越了惯常的时空模式,超越了主客二分性,从而使法我一如、体用一如的本体论得到了完成。 体用合一、生佛合一的本体论为生命提供了常乐我净的终极意义。 西藏佛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对主要在思维工具下建立的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及当前人类生命意义的建设皆具启示作用。 西藏佛学与佛教皆应与时俱进,在平等、理性的原则下发展。
【关键词】:西藏佛学 本体论 方法论 本元心 生命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导论:西方哲学本体论困境与本体论研究的东方转向12-27
- 一、本体论追问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探索12-15
- 二、西方主流文明的本体论困境与本体论研究向东方的转向15-18
-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20
- 四、本文研究的范围与方法20-25
- 五、国内外西藏佛学本体论研究情况简述25-27
- 第二章 西藏佛学本体论的思想渊源27-84
- 一、佛学本体论界说28-29
- 二、印度佛学本体论源流29-38
- 三、西藏佛学源流简述38-84
- (一)、前弘期(佛学初传时期)西藏佛学源流38-43
- (二)、后弘期(藏传佛学形成发展时期)西藏佛学源流43-70
- (三)、格鲁派形成后(藏传佛学成熟时期)的西藏佛学流变70-84
- 第三章 前弘期(佛教初传时期)西藏佛学的本体论思想84-103
- 一、寂护的本体论思想85-88
- 二、莲花生的密教本体论思想88-90
- 三、摩诃衍的本体论思想90-93
- 四、智军的本体论思想93-96
- 五、吉祥积的本体论思想96-99
- 六、法成的本体论思想99-103
- 第四章 后弘期(藏传佛教形成发展时期)西藏佛学的本体论思想103-197
- 一、宁玛派的本体论思想104-127
- (一)、宁玛派的主要经论104-106
- (二)、宁玛派的判教与大圆满的主要思想106-117
- (三)、宁玛派大圆满法的本体论思想117-127
- 二、噶当派的本体论思想127-134
- (一)、噶当派的主要经论127-129
- (二)、噶当派(阿底峡)以判道为主的判教观129-131
- (三)、噶当派显密教的本体论思想131-134
- 三、萨迦派的本体论思想134-147
- (一)、萨迦派的主要经论134-135
- (二)、萨迦派《道果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判教135-143
- (三)、萨迦派道果法的本体论思想143-147
- 四、噶举派的本体论思想147-163
- (一)、噶举派的主要经论147-148
- (二)、噶举派《大手印》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判教148-159
- (三)、噶举派大手印的本体论思想159-163
- 五、觉朗派的本体论思想163-180
- (一)、觉朗派的主要经论164-165
- (二)、觉朗派的三转法轮判教说、他空见及其六支瑜伽密法165-177
- (三)、觉朗派六支瑜伽的本体论思想177-180
- 六、希解派的本体论思想180-183
- (一)、希解派的主要经论180-181
- (二)、希解派显密教的本体论思想简析181-183
- 七、觉域派的本体论思想183-191
- (一)、觉域派的主要经论183
- (二)、摩觉主要的显密修法183-189
- (三)、觉域派(摩觉)的显密本体论思想试析189-191
- 八、三种学派的本体论思想191-192
- (一)、敦扎派的佛学本体思想191
- (二)、夏鲁派的佛学本体思想191-192
- (三)、博东派的佛学本体思想192
- 九、觉苯的本体论思想192-197
- (一)、觉苯的主要经典192-193
- (二)、觉苯的九乘判教与主要密法193-195
- (三)、觉苯的本体论思想195-197
- 第五章 格鲁派兴起后(藏传佛教成熟时期)西藏佛学的本体论思想197-226
- 一、格鲁派的本体论思想197-220
- (一)、格鲁派的主要经论197-198
- (二)、格鲁派的判教理论198-209
- (三)、格鲁派以应成派中观见为主的本体论思想209-218
- (四)、格鲁派显密见修中的本体论裂隙218-220
- 二、格鲁派主导下的各派的本体论思想220-224
- 三、根敦群培的本体论思想224-226
- 第六章 西藏佛学本体论之方法论研究226-257
- 一、哲学本体方法论与佛学本体论之方法论的界定226-227
- 二、印度佛学本体之方法论简述227-247
- 三、西藏佛学五大主要教派本体方法论简析247-257
- 第七章 总结257-280
- 一、对西藏佛学本体论的总结257-260
- 二、对西藏佛学本体方法论的总结260-261
- 三、西藏佛学本体论对西方哲学本体论建设的启示261-265
- 四、西藏佛学本体方法论对西方哲学本体方法论的启示265-270
- 五、西藏佛学本体论对人类生命意义的启示270-278
- 六、本体论视野下的西藏佛学的发展方向278-280
- 致谢280-281
- 参考文献281-2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290-2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实龙;“真如”解析——《大乘起信论》导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姚卫群;佛教的“涅i谩惫勰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姚卫群;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小兵;奎因的本体论承诺[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5 陈云梅;时间与自由──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观管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詹志和;佛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柳升祺;;1929年版《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何以有两种不同版本?——兼评西姆拉会议(1913—1914)[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8 才让太;;本教文献及其集成[J];中国藏学;1990年02期
9 索南才让;;试论多布巴的《了义山法海论》[J];中国藏学;1992年02期
10 彭英全;乔根锁;;藏族传统思维方式管窥[J];中国藏学;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宏;《章嘉宗义》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钱善刚;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西藏佛学本体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2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