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历史中的符号实践
发布时间:2017-06-06 07:03
本文关键词:一个社区历史中的符号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双剑化龙”的神话传说是流传在南平城区的一个久远的地名传说,南平所谓“剑津”、“剑州”、“镡川”、“剑浦”之名多由此而来。一直以来,“双剑化龙”都是南平地方社会中一个非常具有符号色彩的地方性象征,除了作为地名符号存在以外,在古代它还被宣示于祠祀信仰中,在现代它则被物化为市标。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这一象征符号在南平社区历史中实践过程以及这种文化的实践对其本身形式和意义的影响。全文共七章: 第一章主要是回顾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有关“神话”与“历史”的讨论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叙述的是剑津传说依附流传的地域背景——南平的历史与现状的概况。 第三章着重描述我在实地与文献的田野中所获得的对传说的认识与感受。 第四章关注的“双剑化龙”传说最初被象征符号化的意义。我考察这样一个神话传说是在一个怎样的历史上下文情景中被强调并完成它的符号化过程,它为什么能够被选择成为象征符号,它所表达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我从“双剑化龙”传说的个案中发现,“双剑化龙”传说在延平的符号化,它所要表达的是对正统文化的认同,,是处于区域边缘社会中的地方官府和士绅为代表的外来汉族移民族群塑造的正统文化符号。“双剑化龙”传说之所以会被象征符号化,它的文本形式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它的文本化使它由民间知识转变为一种典范的历史记忆,造成了中心族群对它的认同。 第五章分析了“双剑化龙”传说成为象征符号后的实践与意义转换过程。在这一章,我通过对象征符号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实践过程的分析,考察“双剑化龙”符号在地方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如何因为不同人群实际利益的需要发生体系的重组以致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变迁,并揭示出所谓正统文化象征符号的创造过程和实践过程也恰恰是它的民间化与地方化过程。 第六章讨论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符号的重建与社会的变迁。我探讨“双剑化龙”作为地方传统的象征符号是如何在一个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急剧转型、在地方社会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迁的背景下被当地社会再一次选择、强调和重建出来,它在地方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由它所透露出的地方社会历史再造的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是余论部分。符号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神话 历史 符号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K03;B932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神话”/“历史”关系的旧话重提4-13
- (一) 研究缘起4-5
- (二) 关于“神话”/“历史”的讨论5-11
- (三) 本研究的框架11-13
- 第二章 南平概况13-18
- 第三章 追寻“神话”的历史18-26
- 第四章 边陲社会的正统象征——探寻符号创造的初始意义26-32
- (一) 典范历史的意义26-28
- (二) 区域文化权力结构中的地方社会28-30
- (三) 符号创造的意义30-32
- 第五章 符号的实践与意义的转换——国家认同符号的地方化与民间化32-39
- (一) 作为地名符号的“双剑化龙”传说32-33
- (二) 作为象征崇拜的“双剑化龙”传说33-39
- 第六章 符号的重建与社会变迁39-46
- (一) 社会的转型与地方资源的竞争39-42
- (二) 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地方性认同的构造42-46
- 第七章 余论46-49
- 注释及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庞玉珍,李国华;社会整合模式的转型与社区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彭兆荣,余丰,杜伟,林艳;新民俗传说的地方化叙事[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3 臧乃康;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格局的变迁[J];攀登;2000年05期
4 赵沛霖;从对神话传说的处理看司马迁的神话思想[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5 杨成胜;莱维-斯特劳斯和他的结构人类学[J];世界民族;1997年01期
6 蔡禾,李文波;新时期广州市“行政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分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刘志伟;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一个社区历史中的符号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2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