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之争的人类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6-08 18:18
本文关键词:名人故里之争的人类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名人故里争夺是近些年十分惹人关注的现象,其牵涉范围之广、争夺对象之形形色色,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在浙江相邻的两个县——武义县和松阳县也上演了一场小规模的名人争夺战,惹起“争议”的人物是唐朝一代道教宗师叶法善,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生活与活动距今十分遥远的、更多故事传说色彩的人物一“跃”成为养生大师,各种地方知名物产的代言人。本文就现代社会如何赋予叶法善新形象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叶法善符号的象征性利用做详细的调查研究。 第一章主要讨论选择叶法善故里之争为题的缘由与意义、相关的研究成果述评与研究方法的介绍。在第二章,首先对田野点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与松阳县做了介绍。之后详细描述了叶法善的个人生命史和神化叶法善的开端。作为大唐内道场深受几朝皇帝宠信的高道,叶法善拥有良好的道教世家的家学传统,加之天赋聪颖、热衷道学,中年时期已经名誉京城。后来被征召至宫廷,留在内道场。玄宗时期,念其辅佐有功,加封越国公。神化叶法善的现象可以追溯到他的三首留诗与遗书以及在他逝世十九年之后唐玄宗亲撰的《叶尊师碑铭并序》,后世有关叶法善的各种传说故事是以此为基础的。第三章主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武义县与松阳县近年来如何在文学书写中赋予叶法善新的形象;通过对冲真观重建过程与淳和观现状、卯山天师殿的考察,可以清楚看到主事者、政府与普通民众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达到某种目的;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卯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之下、结合其自身的自然、历史条件,全面地利用叶法善这一文化符号进行景区开发与景点建设的;而地方特色物产温泉、茶叶与保健品亦通过特别的“包装”而与叶法善取得某种关联。第四章结论部分,讨论了名人故里之所以“漂乎难定”的原因与对这类现象的看法。争夺名人故里与地方历史沿革有直接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实用性。在两地各显神通的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过程中,无论自然山水,还是已废弃的道观,通过与这位道教神仙建立某种联系,一下就有了重获“生机”的可能,成为被新近“发明”的“传统”而展现于世。 过去的意义取决于现在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对武义县和松阳县之间的叶法善故里争夺的了解能清晰呈现现代社会如何运用政府、地方、精英、民众之间的关系力量来满足这种需要,以及对实现目的行为背后的反思。
【关键词】:叶法善 名人故里 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2;B9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导论11-19
- 1.1、 研究缘起11-13
- 1.2、 研究述评13-17
- 1.2.1、 叶法善相关研究13-15
- 1.2.2、 名人故里争夺的相关研究15-16
- 1.2.3、 关于传统16-17
-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17-19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研究过程18-19
- 第2章、 田野点基本概况与唐朝道士叶法善的历史19-27
- 2.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义与松阳19-22
- 2.1.1、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19-20
- 2.1.2、 松阳县的基本情况20-22
- 2.2、 地灵人杰:叶法善的个人历史22-27
- 2.2.1、 仙法相助,行善得子22-23
- 2.2.2、 叶法善的道学修为23-24
- 2.2.3、 从道士到神仙24-27
- 第3章、 新时期的传统继承与创造27-62
- 3.1、 新时期的叶法善书写浪潮27-43
- 3.1.1、 热潮来临前的预演27-28
- 3.1.2、 地方精英分子笔下的叶法善28-38
- 3.1.3、 松阳文化资源挖掘的新进展:《月宫调》的美丽传说38-40
- 3.1.4、 松阳县:叶法善文化之乡40-42
- 3.1.5、 “活跃”于笔下的叶法善42-43
- 3.2、 冲真观与淳和观:千年古观的前世今生43-49
- 3.2.1、 淳和观与卯山天师殿43-44
- 3.2.2、 冲真观:舍宅为之44-45
- 3.2.3、 冲真观的重建45-47
- 3.2.4、 道观重建路上的困难及思考47-49
- 3.3、 按照历史画出的地图: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卯山国家森林公园49-57
- 3.3.1、 选定的“江南九寨沟”:武义牛头山49-54
- 3.3.2、 卯山国家森林公园54-57
- 3.4、 地方养生物产:温泉及其它57-62
- 3.4.1、 温泉:养生招牌的“宠儿”58-59
- 3.4.2、 不只是传说:营养保健品的开发59-60
- 3.4.3、 松阳县的特色茶60-62
- 第4章、 关于名人故里之争的几点思考62-65
- 4.1、 叶法善故里之争的原因及现状62-63
- 4.2、 发明的“传统”63-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武义与松阳近年研究叶法善的成果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兆荣;(后)现代性与移动性: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挤压——兼论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2 马兴胜;;从历史人物的属地之争看地方文化与经济的博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阮卫红;余学新;;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5期
4 鲁晓敏;;卯山问茶[J];文化交流;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迪飞;防风祭祀仪式的“传统”与“现代发明”[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名人故里之争的人类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