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却拥”关系:安多藏区寺院与拉戴共生关系中的一个本土概念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20:05

  本文关键词:“却拥”关系:安多藏区寺院与拉戴共生关系中的一个本土概念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却拥”(mchod yon)关系在汉文语境中理解为供养关系。然而,此种文化翻译是存在问题的,至少在构词上,“却拥”被图齐(Tucci)翻译为“僧人与施主”(the chaplainand the patron),而汉文的“供养”却只是一个动名词。在汉文化的传统里,寺院是信仰实践的场所,,通过布施和供养,信徒获得的也几乎都是宗教性的慰藉。因此,历代统治者时而成为兴建寺庙的大施主。与此不同的是,在早期印度,僧人与信众之间仅仅是“食物施受”的关系。上午比丘在寺院修习,而下午便要去附近的城邦“索念”(bsodsnyoms),意思相当于化缘一些食物。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延伸的关系。本文指出藏族社会文化里的“却拥”关系并不仅仅是供养关系。当供养关系来翻译和理解“却拥”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更高的层面上,“却拥”关系是一种宗教-政治经济制度。同时,也是藏人理解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总之,“却拥”关系不仅是个人层面的互惠关系,更是一种依赖中存在对抗和对抗中存在依赖的社会制度的辩证关系。因此,D.Seyfort Ruegg把“却拥”关系理解为一种佛教世界观的政治实践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它是一种佛教世界观与西藏本土社会特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或者本土概念。
【关键词】:“却拥”关系 安多藏区 寺院 共生关系 地方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第一章 导论5-14
  • 1.1 研究缘起5-6
  • 1.2 文献回顾及研究思路6-12
  • 1.2.1 人类学的佛教研究6-7
  • 1.2.2 喜马拉雅藏人社区的人类学研究7-9
  • 1.2.3 国内藏区寺院与社区研究9-11
  • 1.2.4 相关藏文文献11-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田野点概述14-23
  • 2.1 经济15-17
  • 2.2 社会组织17-21
  • 2.3 宗教21-23
  • 第三章 个体层面的却拥关系23-38
  • 3.1 供僧的选择23-25
  • 3.2 僧人与原生家庭25-27
  • 3.3 制度化的却拥互动27-31
  • 3.3.1 岗阿仪式27-30
  • 3.3.2 新年之礼30-31
  • 3.4 非制度化的却拥互动31-38
  • 3.4.1 衍生的仪式和社会互动32-35
  • 3.4.2 甘珠尔、松曲和葬礼仪式35-38
  • 第四章 团体层面的却拥关系38-45
  • 4.1. 净化和治疗:拜玛仪式和祈祷法会38-40
  • 4.2. 竞争与调适40-41
  • 4.3. 开放与内化41-43
  • 4.4. 却拥关系的破裂与新关系的建立43-45
  • 第五章 跨区域的却拥关系45-50
  • 5.1 小寺院中的“大人物”——群则46-48
  • 5.2. 从寺院走出来的冬虫夏草商人——达吉48-50
  • 结论50-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多杰东智;;青海循化藏族的“果杰”帽[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2 格藏才让;;从寺院经济活动看中心寺院体制与边缘社会间的关系——以青海东那寺和四川鱼托寺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格藏才让;;僧侣人口:土地、家庭与村庄结构之间的动力——一个安多藏区村庄的人类学考察[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却拥”关系:安多藏区寺院与拉戴共生关系中的一个本土概念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6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