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03:08
本文关键词: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密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与世俗信仰为主要特征。中国密教渊源于古代印度密教,是由古印度、中亚僧人沿丝绸之路而传入的。早期密教亦称“杂密”。敦煌处于“丝绸之路”要冲,我们可以在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安西东千佛洞与肃北五个庙石窟等)中发现早期密教在中国的发展痕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早期密教状况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以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献对早期密教传入敦煌的时间作出判断。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白象画像砖的发掘是敦煌早期密教传入时间考察的直接证据。“敦煌菩萨”竺法护译出多部陀罗尼密典,这是西晋时期早期密教传入敦煌的间接依据。第二部分,对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药师经变及药师信仰、十一面观音经变及十一面观音信仰进行分析,认为药师佛、十一面观音菩萨的神通以及信仰他们所获的现实利益是杂密经变及其信仰流行于敦煌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对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康僧会、佛图澄、刘萨诃、昙延等神僧形象进行分析,认为神僧的神异在敦煌信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第四部分,对盛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杂密七佛以及天龙八部护法神形象进行分析,认为杂密七佛以及天龙八部护法神之神通是佛教神秘主义的具体表现,对敦煌信众信仰心理产生了很大作用。第五部分,从河西密教因素佛经的译介、神僧在敦煌的弘法以及敦煌杂密抄经的流行三个方面分析了敦煌石窟早期密教因素出现的原因。 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早期密教状况,反映了杂密信仰在敦煌地区的流行,为我们了解早期密教在敦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关键词】:敦煌石窟 初唐以前 早期密教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49.2;K879.2
【目录】:
- 内容摘要(中文)4-5
- 内容摘要(英文)5-7
- 绪论7-9
- 第一章 早期密教传入敦煌9-17
- 第一节 中国早期密教的传入9-10
- 第二节 敦煌早期密教传入时间之考察10-17
- 第二章 初唐以前软煌石窟中的杂密经变及其相关信仰17-29
- 第一节 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药师经变》及药师信仰17-24
- 第二节 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十一面观音经变及其信仰24-29
- 第三章 初唐以前软煌石窟中的神僧形象29-39
- 第一节 康僧会29-31
- 第二节 佛图澄31-33
- 第三节 刘萨诃33-35
- 第四节 昙延35-39
- 第四章 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杂密七佛及护法神形象39-59
- 第一节 七佛39-43
- 第二节 天王与神王、力士43-51
- 第三节 其他护法神51-59
- 第五章 初唐以前敦煌石窟密教因素出现原因分析59-79
- 第一节 河西密教因素佛经的译介59-65
- 第二节 神僧在敦煌的驻锡弘法65-68
- 第三节 敦煌杂密抄经的流行68-79
-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7
- 后记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玉萍;;水泉石窟30龛杂密内容考释[J];佛教文化;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侯慧明;胎藏曼荼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斌;悟光法师密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