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高峰原妙及其禅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17:14

  本文关键词:高峰原妙及其禅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禅宗自南宋衰微后,临济宗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流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并在元、明、清出现中兴的局面,这与元代几位杰出禅师的出现有关,高峰原妙即是其中之一。 他是元初临济宗著名的禅师,以“真空妙有”为思想基础,在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大慧宗杲提倡的看话禅,促进了禅宗诸家的融合,在元代禅宗的传承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他的生平和禅法对于了解元代禅宗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引言中回顾了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状况,阐明本研究的价值;第一部分概述了高峰禅师的生平事迹,以明确他作为禅师所达到的卓越成就;第二部分梳理了宋末元初的佛教政策,并对禅宗历史作一简述;第三部分紧密结合其著作,重点阐述高峰的禅法思想,主要探讨了其禅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参禅过程,分析了其禅法特点;第四部分管窥高峰的风范。第五部分对高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价。 总之,本文力求在吸收中日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从其生平、禅法、风范及影响等四个方面,对高峰进行初步研究,以期高峰及其禅法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高峰原妙 禅法 缘起法则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949
【目录】:
  • 引言6-9
  • 一 高峰原妙禅师的生平9-14
  • 二 宋末元初的时代背景及禅宗发展状况14-23
  • (一) 南宋、元王朝关于佛教的基本政策14-17
  • (二) 宋元禅宗发展状况17-23
  • 1. 宋元时期禅宗传承简述17-19
  • 2. 禅法的选择19-23
  • 三 高峰原妙的禅法思想与特点23-47
  • (一) 高峰原妙禅法思想23-38
  • 1. 禅宗的理论基石23-24
  • 2. 高峰原妙的禅法思想24-38
  • (二) 高峰原妙的禅法特点38-47
  • 1. 禅法的基本原则和目的39
  • 2. 高峰原妙的禅法特点概述39-47
  • 四 高峰原妙的风范47-50
  • (一) 遗世独居安贫乐道持律坚固47-48
  • (二) 慈悲教化频发重誓济人慧命48-50
  • 五 高峰原妙的影响50-53
  • (一) 高峰原妙的僧俗弟子50
  • (二) 高峰原妙的著述50-51
  • (三) 高峰原妙对后世的影响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声明58-59
  • 后记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明;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2 唐思鹏;禅法要义(一)[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3 杨明芬;;莫高窟早期净士思想表现——以北凉三窟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6年04期

4 刘达科;;金朝全真禅法及其文学体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上海真禅法师等赴狮城迎请玉佛[J];法音;1989年11期

6 周富根;;真禅法师赴美弘法[J];法音;1992年06期

7 张新民;莲月印正禅法综论[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8 ;选择希望[J];领导文萃;2004年02期

9 ;“立坐卧行”禅法[J];体育文史;1995年03期

10 杨曾文;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J];中国文化;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光磊;;心·境·识——大休上师禅法评疏[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慧远;;《朱子语类》“理禅交融"思想探微[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臧寿源;;悟禅说偈读大休《十九偈》[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熊琬;;从身体的奥秘探讨生命哲学——以禅、丹道与密为主[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程群;;“随自意三昧”及其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释妙日;;东土五祖及南能北秀的禅修方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华吉政;;应用二指禅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报告[A];浙江省第十二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本文编号:439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39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