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部与中国礼仪之争(1610-1742)
发布时间:2017-06-11 23:11
本文关键词:传信部与中国礼仪之争(1610-174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罗马教廷传信部在17、18世纪的“礼仪之争”中的角色与作用。自1622年正式成立以后,传信部很快便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之中,并以其特定身份与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事态的发展趋势,使之由一个学术性争议逐步演化为教权与皇权的正面对决。传信部颁发的一系列命令和相关举措不仅表明教廷直接管辖传教事务的强烈意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教廷对传统“保教权”的反省与修正。从某种意义而言,不同国家、修会以及它们与罗马教廷间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不仅是我们考察“礼仪之争”的重要视角,亦是研究并理解东西方关系与文化冲突时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信部 中国礼仪之争 罗马教廷 东西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9
- 1.1 选题依据10-11
- 1.1.1 中国礼仪之争的"利益之争"属性10-11
- 1.1.2 传信部在中国礼仪事务中扮演的角色11
- 1.2 文献综述11-18
- 1.2.1 原始文献11-13
- 1.2.2 国内外研究论著13-18
- 1.3 小结18-19
- 2 礼仪之争的爆发19-33
- 2.1 礼仪之争序曲——远东保教权20-27
- 2.1.1 保教权与传信部的成立20-22
- 2.1.2 保教权与托钵修士来华22-27
- 2.2 中国礼仪之争爆发27-33
- 2.2.1 中国礼仪之争发端27-30
- 2.2.2 争论爆发30-33
- 3 礼仪之争中期的传信部33-48
- 3.1 一六四五年部谕33-39
- 3.1.1 1645年部谕之形成34-36
- 3.1.2 部谕内容简析36-39
- 3.2 宗座代牧区之始建与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来华39-48
- 3.2.1 宗座代牧区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初建40-42
- 3.2.2 MEP会士入华初期风波42-48
- 4 礼仪之争扩大化及其尾声48-65
- 4.1 礼仪之争扩大化48-55
- 4.1.1 礼仪扩大化背景49-51
- 4.1.2 颜当的Mandatum Seu Edictum51-55
- 4.2 传信部传教士之角色55-65
- 4.2.1 铎罗翻译师——毕天祥55-57
- 4.2.2 "传信部在华办事处"及传信部北京教堂57-65
- 5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一 十七八世纪传信部部长和秘书名单71-73
- 附录二 十七八世纪传信部在华传教士名单(部分)73-79
- 作者简介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莉苇;文化争议后的权力交锋——“礼仪之争”中的宗教修会冲突[J];世界历史;2004年03期
2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德理格与中国礼仪之争[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赵殿红;;西班牙多明我会士闵明我在华活动述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林金水;;明清之际士大夫与中西礼仪之争[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5 吴e
本文编号:442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4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