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马祖道一禅法思想

发布时间:2017-06-12 04:02

  本文关键词:论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唐时期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是中国禅宗史上最富个性、活力、创造、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自他起,禅宗在禅学理念、教学方法、禅修范围、禅居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大变革,使禅宗逐步地走上了兴盛的局面。他在禅宗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与“平常心是道”是其三大理论命题。“即心即佛”思想是继承了佛教先知们的理论,在马祖道一这里得到了发展与创新,“非心非佛”与“平常心是道”为马祖道一首创,“非心非佛”是为引导学者超越执着,“平常心是道”的禅法思想,作为一种理论建树,更是对中国乃至对世界佛教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祖道一所创立的洪州禅也对禅宗史上“分灯越祖”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创造性的历史作用。 为与他在禅法思想上的理论创新相适应,,马祖道一在禅法教化方式进行了转变与创新:从开堂说法到机缘问答,从口头指导到动作指导,禅学的经典也从理论的阐释变成宗师的言行记录。佛教的思想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扩大了禅宗的影响。在禅修实践和教化方式的革新既体现了其禅法思想的创造,也成为他的禅法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 全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即马祖道一禅法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马祖道一的生平及传法活动、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马祖道一禅法教化方式的转变、马祖弟子对马祖禅法思想的发展、马祖道一的禅学地位与中国佛教的建树。从历史和逻辑的两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的渊源、发展及影响。 论文以马祖道一学法到传法的过程为线索,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马祖道一禅法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深远影响,突出了马祖道一在禅法思想和教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揭示了马祖道一在禅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关键词】:马祖道一 禅法思想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教化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前言9-13
  • 第二章 马祖道一禅法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13-21
  • 第一节 马祖道一禅法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3-16
  • 一、 社会的变动:唐王朝的由盛转衰以及政治、经济南移为马祖禅法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发基础和牢靠的政治保障13-14
  • 二、 文化的互动:文人士大夫的禅悦之风是马祖禅法思想产生的主要动力14-15
  • 三、 环境的蕴蓄:江西地域优势也是马祖禅法托根于江西的重要时节因缘15-16
  • 第二节 禅宗的发展及其历史演变16-21
  • 一、 达摩祖师前的禅法思想16-17
  • 二、 从达摩祖师到东山法门17-20
  • 三、 从慧能到马祖禅师20-21
  • 第三章 马祖道一的生平及传法活动21-25
  • 第一节 马祖道一的生平及南岳求法21-23
  • 一、 马祖道一及其生平介绍21-22
  • 二、 马祖道一的南岳求法22-23
  • 第二节 马祖道一的传法活动23-25
  • 一、 马祖道一在建阳地区传法23
  • 二、 马祖道一在临川地区传法23
  • 三、 马祖道一在虞州地区传法23-24
  • 四、 马祖道一在洪州地区传法24-25
  • 第四章 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一)25-38
  • 第一节 “即心即佛”的禅法思想25-31
  • 一、 “即心即佛”的思想渊源26-28
  • 1、 达摩的清净“真性”与慧可的“即心是道”26-27
  • 2、 东山法门“念佛心是佛”与“本心是佛”27-28
  • 3、 慧能的“即心即佛”说28
  • 二、马祖道一对“即心即佛”思想的发展与改造28-31
  • 第二节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转化31-35
  • 一、 “即心即佛”向“非心非佛”命题转化的渊源31-32
  • 二、 “非心非佛”的提出与意义32-34
  • 三、 “非心非佛”禅法思想对修持的影响34-35
  • 第三节 “平常心是道”的禅法思想35-38
  • 一、 “平常心是道”提出的理论基础35-36
  • 二、 “平常心是道”的真实含义36-37
  • 三、 “平常心是道”的影响37-38
  • 第五章 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二)38-44
  • 一、 教化方式的转化39-44
  • 1、 从开堂说法到机缘问答39-40
  • 2、 从书写形式到语录形式40-41
  • 3、 从口头教导扩展到动作指导41-44
  • 第六章 马祖弟子对马祖禅法思想的发展44-49
  • 一、 农禅者的寓禅于作——百丈怀海的农禅理论和《禅门规式》44-46
  • 1、 百丈怀海的农禅理论44
  • 2、 《禅门规式》的主要内容44-46
  • 二、 文字禅者的明顿教之旨——大珠慧海46
  • 三、 狂放禅者的率性任运——清凉隐峰46-47
  • 四、 头陀禅者的居山清修——大梅法常47
  • 五、 京兆禅者的入住京畿----章敬怀晖47-49
  • 第七章 马祖道一的禅学地位与中国佛教的建树49-52
  • 一、 马祖道一的禅学地位49-50
  • 二、 马祖道一对佛教的建树50-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释纯一;试论马祖道一禅师对中国佛教的建树[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2 邱环;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3 方立天;洪州宗心性思想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华方田;;马祖道一与洪州禅[J];竞争力;2009年06期

5 郭树森,赖功欧;马祖道一的禅学地位与思想特色[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毛忠贤;;江湖禅宗马祖系的禅学思想[J];宜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荣国;;马祖道一传法活动考论[J];宗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8 黄德昌;;马祖道一禅学思想探析[J];宗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43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