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天主教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天主教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天主教在英国历史研究中长期作为清教的对立面出现,因此宗教改革时期的天主教问题常被历史学家所忽视,当时的英格兰天主教的教育状况更是如此。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确立了新教的宗教基调,并且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及宗教统一,禁止天主教教育,使得天主教教育只能转向地下和海外。因此当时英格兰国内的秘密学校与家庭天主教教师、欧洲大陆的英格兰神学院应运而生,为英格兰天主教徒提供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培养新的天主教徒及天主教教士,起到了保存和延续天主教信仰的重要作用。而当时的天主教教育相比新教教育又是弱小的,并因与西班牙、耶稣会、罗马关系密切而具有威胁统治的一面,因此受到严厉的追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带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天主教教育的研究,试图从教育层面出发,考察教育与宗教、政治的相互作用,解读这一时期天主教的命运,以及它是如何逐渐从主流走向边缘的。伊丽莎白在其统治初期采取较温和的宗教政策,在教育上规定教师要宣誓承认国王的至尊地位才能取得执照,在大学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位,导致原来的天主教教育系统至少在表面上崩溃了。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对天主教教育的限制政策实施的并不严格,对天主教师生的处罚很少真正实践,所以天主教教育很大程度上得以维持。同时,以部分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较为激进的天主教徒无法接受女王的宗教政策,选择流亡到欧洲大陆,建立海外英格兰神学院,为英国的不顺从国教的天主教徒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568年威廉姆·艾伦创立多埃学院,成为海外英格兰神学院发展扩大的起点。海外的英格兰神学院除了基础的教育目标,还旨在培养天主教新的神职人员,作为传教士回国传教,以恢复英国的天主教。在随后的十年间,海外多埃神学院吸引了众多英格兰学生,发展较为顺利;艾伦还协助教皇在罗马成立了英国神学院,成立后也得到英格兰天主教徒的拥簇;两所神学院所训练的天主教教士从1574年开始到英国传教,1580年耶稣会也加入传教行列,构成这一时期天主教教育的转机。英国天主教徒与海外势力的联系让伊丽莎白深感不安,因此将出现在英格兰本土的神学院传教士和耶稣会士处以叛国罪,并对收容传教士及天主教教师的臣民实行罚款等处罚。同时,这一时期政府对国内的天主教徒也更加警惕,加大了对天主教教师的抓捕力度,使得很多天主教的学生和教师被控制。1588年英格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国外的天主教威胁有所消减,但女王对天主教学校的追查因此也没有放松,而是继续采取手段压制国内外的天主教学校,并陆续出台声明禁止天主教教育,使其逐渐趋于边缘。而战争之后,罗伯特·帕森斯和菲利普二世的交往仍密,并在后者的帮助下,在西班牙建立了巴利亚多利德、塞维利亚、圣奥默等新的海外英格兰神学院,扩大了海外天主教教育的规模。但是天主教精神领袖艾伦去世后,神学院内部英国天主教学生和耶稣会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断迸发,导致了首席司祭之争(Controversy of Archpriest)等冲突,使得神学院内部分裂加深。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天主教教育与宗教、政治问题相互交织,且互相影响。从宗教与教育角度出发,教育是宗教的手段,宗教是教育的目的,尤其对传统的天主教来说,天主教从伊丽莎白统治初期占人口绝大多数,到其统治后期,已经边缘化,这和伊丽莎白对教育的控制是分不开的。而这一时期天主教教育在伊丽莎白的压制下并没有完全消亡,而是在国内外都有所保留,并能够继续培养天主教神职人员,使得天主教得以延续。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出发,天主教教育的存在、天主教徒的反抗并没有推翻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和国教的地位,这在根本上是和英国当时正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分不开的,宗教上的分裂并不能改变民族认同加深的趋势。而且这在天主教身上也有所反映,英国的天主教徒虽然坚持信仰,但是多数都是在精神上反对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而在政治上效忠女王,这在面对西班牙的侵略时天主教徒的奋勇抵抗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天主教教育 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一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561;B97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一、选题缘由11-13
- 二、文献综述13-18
- 三、概念厘清18-19
- 四、论文结构19-21
- 第一章 英格兰天主教徒的困境21-37
- 第一节 伊丽莎白决定与国教地位的最终确立21-29
- 第二节 罗马天主教改革29-34
- 第三节 天主教徒的选择34-37
- 第二章 天主教教育的崩溃与新生(1558-1568)37-51
- 第一节 伊丽莎白一世初期温和的宗教政策37-40
- 第二节 国内秘密天主教教育的继续40-44
- 第三节 海外英格兰神学院的起步44-51
- 第三章 天主教教育的发展与挫折(1569-1587)51-66
- 第一节 1569-1572年的天主教危机51-56
- 第二节 国内的天主教秘密学校56-59
- 第三节 海外英格兰神学院的发展59-66
- 第四章 天主教教育的压抑与分裂(1588-1603)66-79
- 第一节 英西战争与战争后英格兰的天主教政策66-70
- 第二节 政府对国内地下天主教教育的追查70-72
- 第三节 海外天主教神学院的扩张和内部矛盾72-79
- 第五章 伊丽莎白时期天主教教育的影响79-94
- 第一节 宗教与教育的相互影响79-85
- 第二节 天主教的延续与复兴85-88
- 第三节 民族国家与宗教统一88-94
- 结语94-96
- 附录196-97
- 附录297-98
- 参考文献98-105
- 后记105-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季富;;伊丽莎白一世外交政策刍议[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1期
2 朱青海;;试论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3 任松峰;;试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贫困与社会控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刘莹;;浅议伊丽莎白一世宗教宽容政策的历史缘由[J];黑龙江史志;2012年07期
5 李德志;略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历史作用[J];史学集刊;1991年02期
6 冬山;;伊丽莎白一世及其宠臣埃塞克斯伯爵的诗作[J];文化译丛;1991年02期
7 杨玉林;;伊丽莎白一世及其贵族[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彭治国;;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因我而强[J];优品;2013年06期
9 程西筠;可贵的探索 评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J];世界历史;2000年04期
10 韩斌;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与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史上的非凡女性·女王们[J];音乐爱好者;200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素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海上争霸战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乙欣;试论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的市场培育[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3 孙学美;伊丽莎白一世与英国崛起[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龚央央;伊丽莎白一世的外交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翁委凡;莎士比亚:精于修辞之道的文学巨匠[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付家慧;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天主教教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魏海萍;伊丽莎白一世的重商主义政策与市场经济因素的孕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海鹰;略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西关系的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屈莹;论伊丽莎白宗教改革的中庸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任松峰;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述论(1558—1603)[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天主教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4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