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14 17:02

  本文关键词: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节日是民族的基因,是精气之神,是审美文化,是愉悦习俗。优秀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民族不朽的根。千姿百态的汉族节日文化与绚丽多彩的节庆活动生动地记载了汉族民众对大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彰显了不同历史阶段汉族的社会、经济、政治、伦理、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精神追求。汉族传统节日积淀着、传承着、高扬着民族的心理、情感、追求、理想、精神和文化,隆重、吉祥、盛大、亲和,具有永恒魅力,是形式独特的传统文化的浓缩,也正是炎黄子孙的情结所在。 作为汉族传统节日文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汉族节日习俗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铸就了汉族传统文化最有生命力、最具稳定性、历史性、广泛性的基础部分,是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极其绚丽的部分,是汉族文化不朽的根。汉族节日习俗不仅具有抒发情感、调解心理、塑造人格、启迪心智等功能,而且还具有表现自我、增强技能、提高素质、丰富生活等诸多作用。让传统节日文化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当今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本文在借鉴大量既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对汉族节日习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汉族节日及其习俗的分类、汉族节日习俗的功能分别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和探析。首先,分别从自然神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汉族节日习俗渊源中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其次,分析和探讨佛教、道教等对汉族节日习俗的影响和渗透。然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汉族节日习俗和宗教的关系,并简要总结了汉族节日习俗宗教渊源的特点。另外,还对汉族节日习俗中宗教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的论证和探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汉族节日习俗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宗教对汉族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探寻汉族传统节日习俗中的宗教渊源,对于人们,尤其是信教民众,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科学分析和总结宗教和汉族节日习俗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汉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汉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与创造力,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汉族 节日习俗 宗教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92.1;B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4
  • 1.1 论文选题依据8-9
  • 1.2 研究综述9-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3-14
  • 2 汉族节日习俗概论14-24
  • 2.1 汉族节日习俗的产生16
  • 2.2 汉族节日习俗演变过程16-18
  • 2.2.1 先秦时期是汉族节日习俗的萌芽孕育期17
  • 2.2.2 秦汉时代是汉族日习俗的基本定型期17
  • 2.2.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族节日习俗的融合丰富期17-18
  • 2.2.4 唐宋时代是汉族节日习俗形成的高潮期18
  • 2.2.5 明清时期是汉族节日习俗形成的相对稳定期18
  • 2.3 汉族节日及其习俗的分类18-21
  • 2.3.1 春季节日及其习俗19
  • 2.3.2 夏季节日及其习俗19-20
  • 2.3.3 秋季节日及其习俗20
  • 2.3.4 冬季节日及其习俗20-21
  • 2.4 汉族节日习俗的功能21-24
  • 2.4.1 教化功能21
  • 2.4.2 规范功能21
  • 2.4.3 维系功能21-22
  • 2.4.4 调节功能22
  • 2.4.5 审美功能22-24
  • 3 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探析24-39
  • 3.1 汉族节日习俗渊源中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24-31
  • 3.1.1 自然神崇拜与汉族传统节日习俗的起源25-27
  • 3.1.2 图腾崇拜与汉族传统节日习俗的起源27-28
  • 3.1.3 祖先崇拜与汉族传统节日习俗的起源28-31
  • 3.2 道教、佛教对汉族节日习俗的渗透和影响31-33
  • 3.3 其它宗教对汉族节日习俗的影响和补充33-34
  • 3.4 汉族节日习俗与宗教的关系探究34-36
  • 3.4.1 宗教是汉族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渊源之一34-35
  • 3.4.2 宗教是古代节日习俗的储藏库35-36
  • 3.5 汉族节日习俗宗教渊源的特点36-39
  • 3.5.1 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具有鲜明的农本特色37
  • 3.5.2 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观念37
  • 3.5.3 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37-39
  • 4 汉族节日习俗中宗教文化因素的功能、社会价值及其开发利用39-45
  • 4.1 汉族传统节日习俗中宗教文化因素的功能39-41
  • 4.1.1 社会功能39-40
  • 4.1.2 审美功能40
  • 4.1.3 娱乐功能40-41
  • 4.2 汉族节日习俗中的宗教文化因素的社会价值41-42
  • 4.2.1 文化方面41
  • 4.2.2 经济方面41-42
  • 4.2.3 社会方面42
  • 4.3 汉族节日习俗中宗教文化因素在社会旅游中的开发利用42-45
  • 4.3.1 统一规划,系统开发,形成体系42-43
  • 4.3.2 注重宗教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长期协调发展43
  • 4.3.3 突出主流文化特点,发挥宗教特色,注重参与积极性43-45
  • 5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 后记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富德;张义丰;李群伟;;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汪祚民;《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刘刚;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凌建侯;从哲学-语言学看巴赫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赵家祥;为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原理辩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唐绍均;;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张铁山;;莫高窟北区B128窟出土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叶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黄永良;;海洋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9 吴碧英;;传统福州山区村落婚丧习俗述论——以闽清县村落调查为例[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任方冰;;河南省豫北丧葬仪式用乐考察报告[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7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论我国国家机关激励机制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4年

2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3 严海波;中国股票市场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孙正娟;近代女性自我解放思想的历史轨迹[D];苏州大学;2001年

5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魏德毓;观音传说与民众宗教信仰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汉族节日习俗的宗教渊源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49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