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佛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3:01
本文关键词:后秦佛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虽然“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政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仅存在了三十余年,但后秦佛教却因其译经的深远影响而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后秦译经不仅体现和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兴盛,而且对后世中国佛教哲学及南北朝隋唐时期成实、三论、律宗、天台等宗派的形成,也具有极大影响。故本文将以译经为中心,从后秦佛教兴盛的背景入手,在重点探讨译经僧及其译经的同时,对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后秦长安僧团、译场制度、僧官制度、佛教对石窟艺术的影响等问题加以论述,希望由此还原后秦佛教的历史面貌。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从前代佛教的影响、姚兴等统治者的崇佛、后秦长安僧团的形成三个方面,对后秦佛教兴盛的背景加以阐释。其间,论及以鸠摩罗什为核心的后秦长安僧团时,还从相关史籍中梳理出了三十八位僧团成员。这些高僧不仅对后秦佛教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后秦亡国后,他们对南北朝佛教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不仅包含对鸠摩罗什、竺佛念、弗若多罗、佛陀耶舍、昙摩耶舍这五位后秦译经高僧生平行履的考察,而且对他们在后秦所译《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中阴经》、《菩萨处胎经》、《十诵律》、《四分律》、《长阿含经》及《舍利弗阿毗昙论》等四十四部佛典,进行了解读与评析。在本章的论述过程中,对每位译经僧及其译经的研究,都是先详述该僧的生平行履,复考订其在后秦时期的译经数目,然后再对其所译经典逐一解读与评析。对每部经典的解读与评析,也都是从译本现状、同本异译、翻译背景、组织结构、主要内容、思想内涵、注疏、影响等方面进行的。 第三章主要讨论后秦佛教的历史贡献及其与麦积山、炳灵寺石窟的关系。后秦佛教的历史贡献既可以从后秦译经事业的意义,又可以从僧官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得以体现。其中,后秦译经事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译场制度的确立及译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这部分既可视为对前文所述后秦译经的小结,又可作为后秦佛教历史贡献的重要组成。而后秦佛教不仅导致了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而且对麦积山、炳灵寺石窟“十六国”时期的造像、壁画题材也颇具影响。
【关键词】:后秦 佛教 译经 鸠摩罗什 姚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7
-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6-7
- 二、研究简史7-15
-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15-17
- 第一章 后秦佛教兴盛的背景17-31
- 第一节 后秦之前的佛教发展状况17-19
- 第二节 后秦统治者的崇佛19-23
- 第三节 后秦长安僧团的形成23-31
- 第二章 后秦的译经僧及其译经31-166
- 第一节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31-130
- 第二节 竺佛念及其译经130-141
- 第三节 弗若多罗及其译经141-147
- 第四节 佛陀耶舍及其译经147-160
- 第五节 昙摩耶舍及其译经160-166
- 第三章 后秦佛教的贡献及有关问题166-182
- 第一节 后秦译经事业的意义166-171
- 第二节 僧官制度的创立171-175
- 第三节 后秦佛教与麦积山等石窟175-182
- 附录182-191
- 附录一 后秦出经表182-187
- 附录二 后秦佛教史编年187-191
- 参考文献191-201
- 后记20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帅;鸠摩罗什译经述宾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鹏;北魏山东佛教造像艺术探析[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后秦佛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5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