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冲突与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丽的西双版纳,悠久的傣族文明,灿烂的贝叶文化。长期以来,傣族的民族文化传统都是通过佛寺教育这一特殊形式来完成——男童年满7岁就出家为僧,在佛寺中学习南传上座部佛教、傣语言文字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而在还俗后成为傣族的“知识分子”。佛寺即学校,佛爷即老师。然而这种兼具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权利双重内涵的传统教育模式却同代表着受教育权的义务教育制度的诸多法律安排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张力。上学抑或是出家?学校抑或是佛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权利与权利的激荡,国家法与习惯法的际会,民族文化与主流文明的碰撞,构成了本文所欲关注的核心面向。 全文开篇设置了导论,该部分主要针对本文的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进行全面介绍,包括选题的由来,研究背景、意义和现状,创新之处,重点与难点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文部分则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板块。 首先,对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最新发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描述,并作适当的实证分析与归纳总结。这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章中,主要是结合手头掌握的有关资料和调研成果,对西双版纳和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及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佛寺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在第二章中,主要是对于西双版纳地区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实证分析。包括对调研相关事项的前提性说明、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现状、当前对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关系的协调以及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关系的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前两章肩负着“提出问题”的使命,旨在为本文的后续分析提供一个明晰而完整的考察样本。 其次,对西双版纳傣族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关系进行法学分析。即从理论、规范、比较、案例等综合视角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论证。在范围上涉及作为核心的基本权利冲突,尤其是本文首倡的同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而出的权力与权力的冲突、权利与权力的冲突以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等。该部分主要由如下章节构成。第三章主要是对于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问题中涉及的基本权利的理论进行细致梳理,从而构建起权利冲突分析的基础框架。主要涉及受教育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和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权等四个权利。第四章主要是对于基本权利冲突的一般性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对基本权利冲突基本内涵和基本范畴的论述、传统意义上解决基本权利冲突的模式的分别述评,提出基本权利冲突在同一主体上的新特点等,并同傣族佛寺教育义务教育关系问题相结合。第五章主要是对于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其他冲突理论,包括权力与权力冲突的理论、权利与权力冲突的理论以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理论,并同样与傣族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紧密结合。第六章主要是对于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问题同其他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乃至域外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同信仰南传佛教的布朗族、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和具有宗教教育传统的伊斯兰民族进行比较分析,同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泰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近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同美国“威斯康辛州诉约德等”案这一域外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等。可见,这四章内容主要完成“分析问题”的任务,是全文论述的核心。 最后,提出调谐西双版纳傣族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关系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经过现实问题的呈现和深入的法学分析后,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就成为全文论述逻辑的最终落脚点。这部分由指导思想和制度实施两章组成。在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指导思想的问题上,即本文的第七章,主要涉及作为本土资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为域外之鉴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作为核心路径的同一主体基本权利冲突的解决并最终提出作为宏观应对逻辑的“佛寺教育问题”的法治化进路等。在解决佛寺教育问题的制度机制问题上,即本文的第八章,则主要从作为基本制度的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机制、作为配套制度的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文化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作为重要制度的傣族佛寺对于宗教传承的发展与完善机制以及作为核心制度的西双版纳佛寺教育问题的法治化等方面进行详细构建。 此外,在本文的余论中,针对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的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的拓展和展望,这些问题有的由于文章结构的严谨性考量而未予涉及,有的由于篇幅的限制的而不能深入探讨,有的由于过于宏观而超出了本文所能承载的能力范围,但却无一不是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面向。希望本文的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充分重视。 综上,本文旨在以西双版纳傣族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冲突问题的客观描述为基础,以其中蕴含的以基本权利冲突为核心的法学要素冲突为视角,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为域外之鉴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为目标,最终构建一套协调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义务教育之间关系的良性制度框架,并以此为契机,反推法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佛寺教育 义务教育 基本权利 冲突 调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2.3;B948
【目录】:
- 摘要2-6
- ABSTRACT6-15
- 导论15-27
- 一、问题的由来15
- 二、研究的背景15-17
- 三、研究的意义17-18
- 四、研究的现状18-23
- 五、主要创新之处23-25
- 六、主要研究方法25-27
- 第一章 西双版纳傣族与南传上座部佛教27-39
- 第一节 西双版纳与西双版纳傣族27-31
- 一、走近西双版纳27-28
- 二、初识西双版纳傣族28-29
- 三、西双版纳傣族的教育29-31
- 第二节 南传上座部佛教31-35
-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31-32
-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的传播:佛教的傣族化与傣族的佛教化32-34
- 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教理34-35
-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佛寺教育35-39
- 一、佛寺教育的内容35-36
- 二、傣族男童的佛寺教育历程36-37
- 三、岩旺的一天:傣族男童接受双重教育实录37-39
- 第二章 西双版纳地区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实证分析39-72
- 第一节 对调研相关事项的前提性说明39-42
- 一、调研时间的选取39-40
- 二、调研地点的选定40-41
- 三、调研对象的选择41
- 四、调研方法的选用41-42
- 五、三点补充说明42
- 第二节 佛寺教育的现状42-52
- 一、佛寺教育的“入学”:出家情况42-45
- 二、佛寺教育的“治学”:教学情况45-49
- 三、佛寺教育的“办学”:佛寺的日常管理及运转情况49-52
-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现状52-61
- 一、办学及入学情况52-54
- 二、教学情况54-59
- 三、日常管理与运作59-61
- 第四节 当前对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关系的协调61-66
- 一、时间的协调61-63
- 二、管理的协调63-64
- 三、教学内容的协调64-66
- 第五节 西双版纳傣族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关系问题的新发展66-72
- 一、义务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从量到质、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66-67
- 二、傣族教育工作正逐渐从义务教育中心主义过渡到两者并重67
- 三、傣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成为问题的焦点67-68
- 四、对傣族女性受教育的新特点给予足够重视68-69
- 五、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与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69-72
- 第三章 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基本权利72-100
- 第一节 受教育权72-81
- 一、受教育权的属性72-73
- 二、受教育权的内涵73-78
- 三、受教育权的性质78-79
- 四、受教育权与学习权79-81
-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81-90
- 一、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宪法演进82-83
-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83-87
-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中的宗教信仰自由87-88
- 四、当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立法存在的问题88-90
- 第三节 其他相关基本权利90-100
-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90-95
- 二、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95-97
- 三、少数民族文化权利97-100
- 第四章 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基本权利冲突100-132
- 第一节 基本权利冲突的一般理论100-109
- 一、什么是基本权利冲突100-103
- 二、私人间的基本权利冲突何以可能103-109
- 第二节 调谐基本权利冲突的一般理论109-116
- 一、权利位阶理论109-112
- 二、比例原则112-114
- 三、具体衡量原则114-116
- 四、简要评述116
- 第三节 同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116-125
- 一、传统视角下基本权利冲突的不周延性116-118
- 二、何谓同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118-120
- 三、可能面临的质疑及回应120-125
- 第四节 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基本权利冲突125-132
- 一、受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冲突125-129
- 二、其他基本权利冲突129-132
- 第五章 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其他法律冲突132-159
- 第一节 权力与权力的冲突132-142
- 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概说132-135
- 二、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135-138
- 三、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蕴含的权力冲突138-142
- 第二节 权利与权力的冲突142-151
-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冲突为核心视角142-145
- 二、公民基本权利与社会权力的关系145-147
- 三、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的基本权利与权力的冲突147-151
- 第三节 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151-159
- 一、习惯法刍议151-153
- 二、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153-156
- 三、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中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冲突156-159
- 第六章 对佛寺教育和义务教育关系问题的比较研究159-181
- 第一节 信仰佛教的其他民族的传统宗教教育159-161
- 一、布朗族的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159-160
- 二、藏族的寺院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160-161
-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161-165
- 一、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概述161-162
- 二、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同傣族佛寺教育的相似性162-163
- 三、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同傣族佛寺教育的差异性163-165
- 四、三点评论165
- 第三节 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比较165-176
- 一、美洲国家的比较:以美国、加拿大为例165-168
- 二、欧洲国家的比较:以德国、俄罗斯为例168-170
- 三、亚洲国家的比较:以日本、泰国为例170-174
-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借鉴174-176
- 第四节 域外典型案例之比较:“威斯康辛州诉约德等”案176-181
- 一、“阿米绪问题”的由来176-177
- 二、“中国问题”与“美国现象”的异同177-178
- 三、“威斯康辛州诉约德等”案的裁判逻辑178-179
- 四、三点评论179-181
- 第七章 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关系的指导思想181-196
- 第一节 本土资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181-184
-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概说181-183
-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傣族佛寺教育问题的契合与启发183-184
- 第二节 域外之鉴:多元文化主义思潮184-188
- 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概说185-187
- 二、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与傣族佛寺教育问题的关联与借鉴187-188
- 第三节 核心路径:同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的解决188-193
- 一、权利之毂:解决单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的指导思想189
- 二、同一主体的基本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189-191
- 三、骨牌效应:“佛寺教育问题”中其他法学诸要素冲突的连锁解决191-193
- 第四节 应对逻辑:“佛寺教育问题”的解决进路193-196
- 一、取消或转化:回应佛寺教育的存留之惑193
- 二、限制、放任或扶助:回应佛寺教育的地位之惑193-194
- 三、课余化或宗教化:回应佛寺教育走向之惑194
- 四、单点击破或全面改革:回应佛寺教育改革的实施之惑194-195
- 五、政策或法律:回应佛寺教育改革的路径之惑195-196
- 第八章 解决佛寺教育问题的制度机制196-223
- 第一节 基本制度: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机制196-201
- 一、控辍保学的进一步强化196-197
- 二、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197-199
- 三、双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99-200
- 四、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地位的进一步提升200-201
- 第二节 配套制度: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文化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201-208
- 一、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文化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201-205
- 二、义务教育体系中傣族文化教育发展的激励制度205-207
- 三、傣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制度207-208
- 第三节 重要制度:傣族佛寺对于宗教传承的发展与完善机制208-213
- 一、“佛寺活动”的特点208-209
- 二、“佛寺活动”的内容209-212
- 三、“佛寺活动”同国家教育及相关研究活动的衔接212-213
- 第四节 核心制度:西双版纳佛寺教育问题的法制化213-223
- 一、目前宪法及法律中相关条文的评析213-215
-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及其第35条的评析215-216
-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内容及其评析216-219
- 四、《民族教育法》: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教育法治化的核心归宿219-220
- 五、《民族教育法》相关制度体系的构建述要220-223
- 余论223-225
- 参考文献225-236
- 附录1 傣族和尚生问卷调查236-238
- 附录2 西双版纳州教育局调研录音稿238-243
- 附录3 曼恩九义学校岩温叫老师访谈录音稿243-248
- 附录4 曼刚寨佛寺大佛爷访谈录音稿248-251
- 附录5 WISCONSIN v.YODER,406 U.S.205(1972)251-257
- 附录6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条例》257-265
- 附录7 全文图示对照表265-2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66-269
- 后记269-2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评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姚国建;;宪法是如何介入家庭的?——判例法视角下的美国宪法对家庭法的影响及其争拗[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3 高秦伟;;美国“在家教育”的合宪性及其法律规制[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罗倩;;“孟母堂”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兼论非政府组织之社会教育权在中国的发展[J];重庆与世界;2010年11期
5 许德存;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9年03期
6 郑旭文;徐振东;;基本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基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平华;;权利位阶论——关于权利冲突化解机制的初步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马岭;论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限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费孝通;;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读书;1990年10期
10 李昌道;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观念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罗吉华;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制与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春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裴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法律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冲突与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5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