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符号表征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7-06-21 02:08
本文关键词: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符号表征和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空间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物质和秩序要素之一,从日常生活而言,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也是人最通常的体验之一。纵观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可谓是创造空间的过程。 本文以空间的生产实践为轴线,以符号学为分析的主要工具,探讨宗教文化所建构的空间模式、关系和象征体系;对宗教文化的意义生成、宗教文化与人的身体和体验的关系,以及宗教文化的实践性进行探索。我们在对一般性空间的分类和符号化象征化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空间概念的认知、研究分类和文化表征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也可称为是对宗教空间的文化研究。 纯粹的自然空间对人而言是无意义的;空间实际上就是人类文化的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将空间符号化来表达文化意义。 空间的起点是人及其身体,人先天的感性能力与人的身体结构、物质世界相结合,形成了空间感和身体图式,对生存的世界进行秩序和关系的建构。宗教也是寻求秩序和意义的文化系统,通过合理化的解释来赋予世界意义,并可预知。宗教虽然贬低人的肉体并由此产生的各种欲望,但人的身体是不能被否定的,宗教对身体各种模式的建构,划定出与人的身体关联的特定空间,展现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空间。 宗教文化对人的身体非常关注,建构了多样的手势、姿势、舞蹈等身体图式,在特定的空间进行演示,来模拟事物、沟通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这不仅表明了人的精神的统一性,也表明了空间对于人存在的处境不可或缺。这突出表现在宗教文化对物质空间建造和物质形态的建构之中,人必须在空间中才能存在,物质空间是人的寓所,包括精神和身体。雕塑是一门探索空间的艺术,宗教雕塑通过各种形态展现了人在空间中的各种欲望和精神气质,当然与特定的宗教文化密不可分。 宗教文化、人和物质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空间的特性和宗教空间独有的特性来实现。在宗教文化建构的空间中,宗教有自己的结构和秩序,发挥着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诸如权力和控制、文化领地的扩展、对传统的维护、对自身文化的坚持和异己的排斥等。 因而,宗教文化对空间的建构是一个实践话语,是不同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影响和渗透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入本身,包括人的身体与精神的统一性,人对物质空间的建构,来发掘宗教文化对人的关注和重视。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一致性,这既有“传统”与“现实”,也有“普世”与“地方”,也都表现为对空间的声索、占据和拓展,因而,从空间来研究宗教文化的特性和气质,及其现实需求与人的关联,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是概述了空间的概念、传统认知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空间进入人类文化之中,是被建构用来表达意义和关系的,由此了论述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符号化和象征化,宗教在建构空间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空间表征它的思想和教义,以及由此而生成宗教空间对于人而言的特殊意义和生存体验。 第二和第三章从宗教文化空间建构的具体表征出发,论述了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宗教文化中的身体图式和情感体验。在个体的身体层面,宗教文化都关注身体结构和生存情感体验,这是宗教空间的个体或者微观层面。在宗教中一般都有仪式、舞蹈等身体方面的固定模式,它通过人的身体空间图式与神灵沟通;或表示禁忌,划定活动范围和情感界限。在物质建构方面,宗教建造了物质空间来表征自己的信仰。宗教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物质空间形态,来表现宗教文化及其意义。宗教须有自己的圣地、宗教活动场所、举行仪式的空间,并作出功能性区分;同时也利用物质空间构造彰显宗教意蕴,如雕塑、绘画。 第四章总结了宗教文化空间的特性和功能,结构和秩序。宗教文化空间具有分隔和连接的功能,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结构和秩序,这与宗教的空间生产和实践密切相关。宗教总是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社会存在,在这个层面上宗教空间往往与社会其它文化领域有交互和重叠,也表现了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质宗教也在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存在的范围,这就是宗教的空间生产和实践。最后一个部分是宗教在空间上的变动,空间的生产、创造以及与其他群体、文化的互动所形成的实践意义。 综上,宗教通过对空间的建构表现自身的信仰和文化特质,宗教文化具有超验和抽象的特征,具体化为空间的物质形态——身体图式、雕塑、建筑等,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空间关系、结构、秩序和模式——表征出宗教的意义。这也是宗教对空间的生产和创造的过程,宗教力图占据更广泛的空间,扩大自己的信仰和文化领地,空间生产的行为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互和融会的过程。
【关键词】:宗教文化 空间 表征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4
- 绪论14-30
- 一、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4-18
- (一) 研究缘起14-16
- (二) 宗教空间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6-18
- 二、相关研究动态18-26
- (一) 空间观与空间文化研究18-21
- (二) 符号、象征和意义21-24
- (三) 宗教学对空间文化的研究24-26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26-30
- (一) 研究方法26-27
- (二) 本文研究的逻辑27-30
- 第1章 宗教文化通过空间符号表征意义30-53
- 1.1 空间概述30-40
- 1.1.1 空间的概念30-32
- 1.1.2 空间认识的传统和类型32-36
- 1.1.3 空间的符号化和象征化36-40
- 1.2 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符号象征40-46
- 1.2.1 宗教文化及空间类型40-43
- 1.2.2 符号象征和意义43-45
- 1.2.3 象征的逻辑结构45-46
- 1.3 空间表征与宗教文化意义46-53
- 1.3.1 表征46-49
- 1.3.2 表征与文化的意义生成49-53
- 第2章 身体图式彰显人的生存体验53-69
- 2.1 空间与身体图式54-58
- 2.1.1 身体是空间建构的基础54-56
- 2.1.2 身体图式56-58
- 2.2 宗教文化与身体图式58-63
- 2.2.1 身体图式与精神的同一性58-60
- 2.2.2 宗教文化中身体图式的表现60-63
- 2.3 宗教文化空间的体验63-69
- 2.3.1 宗教文化中的时空63-66
- 2.3.2 时间之流的中断与超越66-67
- 2.3.3 对永恒的追求67-69
- 第3章 物质空间形态与宗教精神气质69-94
- 3.1 宗教文化的物质空间展现69-85
- 3.1.1 宗教建筑的空间形态69-76
- 3.1.2 宗教雕塑的空间形态76-85
- 3.2 宗教文化中的差异性空间及原型85-94
- 3.2.1 表征实践与差异性空间85-88
- 3.2.2 宗教地理空间景观88-91
- 3.2.3 表征的自然显现与原型91-94
- 第4章 宗教文化所建构空间的特性和功能94-118
- 4.1 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特性94-103
- 4.1.1 一般特性95-100
- 4.1.2 非接触特性100-103
- 4.2 宗教文化中空间的结构和秩序103-110
- 4.2.1 社会空间结构103-105
- 4.2.2 宗教空间结构的形态105-109
- 4.2.3 结构控制与秩序109-110
- 4.3 宗教空间分隔一连接结构与功能110-118
- 4.3.1 界限与分隔110-114
- 4.3.2 连通性的模式114-118
- 第5章 宗教文化空间建构的实践性特征118-133
- 5.1 空间是一种建构性的社会存在118-124
- 5.1.1 社会生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118-120
- 5.1.2 社会关系是空间建构的蓝本120-122
- 5.1.3 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空间一元论122-124
- 5.2 生产实践建构了宗教文化空间124-133
- 5.2.1 空间生产的实践场域124-127
- 5.2.2 空间生产的现实语境127-129
- 5.2.3 空间生产的层次性(或分层)129-133
- 结语——作为一种指引的空间133-136
- 参考文献136-140
- 后记140-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纳;;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当代“空间转向”[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2 魏钦;;公元5-6世纪中西宗教雕塑的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3 潘朝阳;;三湾与狮潭溪谷地区客家聚落与宗教空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玉平;;祭礼、空间与象征——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意义阐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赵福生;;Heterotopia:“差异地点”还是“异托邦”?——兼论福柯的空间权力思想[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6 张军;线性时间与颓废的逻辑起源[J];求索;2004年06期
7 李春敏;;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J];人文杂志;2011年01期
8 汲U
本文编号:467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6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