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4:07

  本文关键词: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中国化 自然 因果 佛性 法性 心性 气论 业论 判教 禅宗


【摘要】:佛教中国化研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前辈学者对此问题已经有较多的论述,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从事进一步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帮助。同时,研究佛教中国化问题对于深化中国思想史的整体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体系的整体理解。 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首先是对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了一些思考。这主要涉及到对哲学、社会学、宗教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如何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范式相结合与相互启发的问题。作者认为,侯外庐学派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也需要在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的理论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深对社会历史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在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中,加强宗教社会学与宗教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历史研究以及哲学探讨。论文主要采用了一种文化批判的视角,并从此视角出发,对于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传播中,在思维模式、思想伦理等方面与传统儒、道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作了史论结合的论述。作者认为,佛教文化与传统儒道文化在精神气质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佛教僧侣与学者对儒道文化思维模式与文化观念的批判上。儒道文化的出发点集中在自然的观念以及气论传统的形上设定中,因而诱发着神秘色彩与迷信的产生。作者认为,从东汉魏晋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主要就是对传统儒道文化中的自然化思维倾向以及神秘化倾向的批判,并注重从伦理维系的角度突出其对传统儒道文化形上设定的批判。从南北朝后期到隋唐初期,佛教的发展重点转移到方法论的批判上,并逐渐形成中国化的大乘佛教之形而上学特色。这一过程的结果在义学僧侣的批判反思与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中,逐步为后来居上的中国特色佛教学说派别“禅宗”所消解。禅宗的学说中高扬人道的精神,反对形而上学化的佛教义理探讨,反对在极性思维模式的主导下对本体论的设定与问题探讨。 作者最后在对佛教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发展的整体考察中,认为中国佛教思维及其信念伦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整体的形成有重要价值。但是,通过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反思,也可发现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一样,对于我们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而言,有其利弊共存的一面。由此之故,发扬哲学的自由与批判精神,对于学者而言,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全方位的批判与反思。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自然 因果 佛性 法性 心性 气论 业论 判教 禅宗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49.2
【目录】:
  • 研究现状之报告6-8
  • 序言8-29
  • 一、哲学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8-14
  • 二、社会历史观念与社会学意义上的思想史相关表达14-18
  • 三、制度化与制度伦理的思想史意义18-23
  • 四、宗教思想史的意义23-29
  • 第一章 两汉魏晋佛教中国化的问题29-51
  • 第一节 两汉的社会历史现实、意识形态及存在的问题29-34
  • 第二节 早期译经与佛教术语体系的初步构建34-39
  • 第三节 魏晋之际的玄学思潮39-45
  • 第四节 “我”的困境与此期佛教的人生观念45-51
  •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中国化历程51-76
  • 第一节 自然的观念与因果观念51-62
  • 第二节 物性论、法性论与佛性论62-70
  • 第三节 形神问题70-76
  • 第三章 隋唐初期佛学中国化的特色与趋向76-106
  • 第一节 佛性、法性、心性、理性76-84
  • 第二节 即→转→用84-95
  • 第三节 此期判教之问题及其所彰显大乘之特色95-106
  • 第四章 禅宗——佛教中国化的最后转变106-121
  • 第一节 人性化的祛魅107-110
  • 第二节 内心深处的革命110-116
  • 第三节 佛法大意究何在——从本体论的方面谈116-121
  • 总结: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之发展121-128
  • 参考书目128-131
  • 后记13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继平;;禅的思想与后现代特征之比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2 刘继平;;禅的思想与后现代特征之比较[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艳芬;佛教与六朝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艳秋;天台智榃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7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郑涛;唐宋四川佛教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慕飞;从匛益智旭《论语点睛》看其儒佛融通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班泰勇;P虚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林;唐代寺院园林与僧侣的园林生活[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海龙;试论陈垣的佛教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柴丹丹;豫中地区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邱国江;禅宗的修证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谭雪叶;庐山慧远的形神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2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32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