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地区基督教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中农村地区基督教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梳理了基督教在陕西及关中地区的发展历程,了解当前基督教在关中农村的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这一地区复兴的主要原因,并对基督教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是基督教在关中地区的发展历史。首先对基督教四次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天主教和新教在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第三是关中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经济与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是关中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这一章从信徒状况、组织结构、宗教生活和传播途径四个方面对当前关中农村地区的基督教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描绘,同时也注意对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第四章是对基督教在关中地区复兴的原因进行分析。基督教在关中地区复兴既有历史传统方面的原因,又与农村社会现实紧密相关。除了历史因素以外,社会现实原因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第五章是基督教的社会功能。这一章从教徒个体、家庭关系以及社区三个层面对基督教的功能和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信徒个体,基督教有心理调适、道德教化、文化教育等功能;基督教对于家庭关系调节具有一定作用;在社区层面主要对公共事务、社会整合和文化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总结。 第六章是总结。主要对论文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关中 基督教 现状 原因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82;B9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农村宗教研究12-15
- 1.2.2 中国基督教研究15-17
- 1.3 相关概念界定17-18
- 1.4 研究方法18
- 1.4.1 文献研究18
- 1.4.2 实地研究18
- 1.4.3 调查研究18
- 1.5 创新之处18-20
- 第二章 基督教在关中地区的传播史20-25
- 2.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20-21
- 2.2 天主教在陕西以及关中的传播21-23
- 2.3 基督新教在陕西以及关中的传播23-24
- 2.4 当前陕西基督教发展概况24-25
- 第三章 基督教在关中农村的传播调查25-44
- 3.1 调查地区的概况25-27
- 3.1.1 地理与地貌25
- 3.1.2 气候25
- 3.1.3 历史沿革25-26
- 3.1.4 经济26
- 3.1.5 文化26-27
- 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7-31
- 3.2.1 杨凌穆家寨天主教会27-28
- 3.2.2 杨凌张家岗新教教会28-29
- 3.2.3 其他教会29-30
- 3.2.4 问卷调查样本情况30-31
- 3.3 信徒状况31-34
- 3.4 组织结构34-37
- 3.4.1 天主教的组织结构34-36
- 3.4.2 基督新教的组织结构36-37
- 3.5 宗教生活37-42
- 3.5.1 个体的宗教生活37-38
- 3.5.2 崇拜仪式38-40
- 3.5.3 圣事40-41
- 3.5.4 重要节日41-42
- 3.6 传播途径42-44
- 第四章 关中农村基督教传播的原因44-53
- 4.1 历史原因44-46
- 4.2 社会原因46-48
- 4.2.1 社会分化带来的心理失调46-47
- 4.2.2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47-48
- 4.3 政治原因48-49
- 4.4 文化原因49-50
- 4.4.1 社会道德失范49-50
- 4.4.2 精神生活匮乏50
- 4.5 基督教自身原因50-53
- 4.5.1 基督教的组织性50-51
- 4.5.2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契合51
- 4.5.3 基督教的本色化51-53
- 第五章 基督教的社会功能53-60
- 5.1 对农民个体的影响53-56
- 5.1.1 心理调适功能53-54
- 5.1.2 道德教化功能54-55
- 5.1.3 文化教育功能55-56
- 5.2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56
- 5.2.1 对家庭关系的影响56
- 5.2.2 对朋友和邻里关系的影响56
- 5.3 对农村社区的影响56-58
- 5.3.1 对基层组织与公共事务的影响56-57
- 5.3.2 社会整合功能57-58
- 5.3.3 对农村文化影响58
- 5.4 消极影响58-60
- 结论和讨论60-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成;;把握基督教的正负功能 推进新农村的和谐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姚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3 胡潇;宗教信仰的文化心理[J];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4 杨宏山;皖东农村“基督教热”调查与思考[J];江淮论坛;1994年04期
5 郑风田;阮荣平;刘力;;风险、社会保障与农村宗教信仰[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6 汤夺先;伊斯兰教对地缘政治格局中民族心理的调适功能——以新疆地区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夏显力;赵凯;;陕西关中经济空间组织的对比分析及城市经济区的划分[J];科技导报;2006年09期
8 席升阳,马凌,宋清华,陈学智;河南农村宗教活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买文兰;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宋清华;一些农村宗教活动产生原因的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谢明;当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方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欣瑞;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D];西北大学;2001年
2 白庆侠;鲁南农村基督教信仰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赵琼;当代中国宗教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叠泉;基督教信教人群的增长对农村社区公共生活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晋燕;基于GIS的渭河盆地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杨战斌;宗教对农村社会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9年
7 马丽飞;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本色化探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俊;基督教对乡村伦理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7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