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摘要】: 本文力图以圣经为基础来讨论基督教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基督教与生态危机的关系说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定位问题。第二部分,以圣经中有关生态问题方面的论述为基础,说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第三部分,,在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生态危机 基督教 生态伦理 生态神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7
【目录】:
- 引言7-8
- 第一部分 基督教与生态危机8-14
- 一、 责难与质疑8-9
- 二、 祸患之源--以人为中心的自恋文化9-14
- 第二部分 简析以《圣经》为基础的生态伦理思想14-29
- 一、 生态学与生态神学14-16
- 二、 从《创世记》和《诗篇》第八篇看生态神学--神的荣耀与和谐的宇宙16-21
- 三、 《津法书》看生态道德和绿色运动的方向21-27
- 四、 《智慧文学》对生态神学的启示27-29
- 第三部分 基督教生态伦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要求29-35
- 一、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9-30
- 二、 合理运用科学技术30-31
- 三、 控制消费31-32
- 四、 爱护动物32-33
- 五、 环保法律33-35
- 结束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基督教在欧洲音乐发展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晓望;;港澳台海外新闻[J];天风;2011年08期
3 L.科拉科夫斯基;李晓敏;;关于所谓的基督教危机[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4 刘庆星;;芥川龙之介与基督教——以《西方的人》《续西方的人》为中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5 余秋胤;;基督教·佛教生死观及其价值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6 杨莎;;近二十年来国内天津教案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慧中;;在万鸦老感受多元文化[J];四川统一战线;2011年09期
8 李宁;;浅析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变迁[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赵盈仪;;试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以佛教与基督教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10 王丽娟;;浅析赞美诗演唱在农村教会中的发展及作用——以豫中某教堂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子祺;;福建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回顾和感想[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虹;陈天虎;;从生态伦理看安徽生态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英;方政;;浅析生态伦理视阈下的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莫少珍;;台pc基督教晨曦g服R俑舕羀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芝梅;;从基督教看宗教现代化问题[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10 卢风;;“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钟芳源 记者 张寅;我市基督教崇一堂落成[N];杭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徐静;遵义市基督教协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N];遵义日报;2008年
3 YMG记者 高少帅;市基督教召开第八次代表会议[N];烟台日报;2008年
4 何宣贵;遵义市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记者 杨明 通讯员 何寓岑;广州市基督教两会换届[N];广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石浩均;市基督教选举产生新一届“两会”委员会[N];九江日报;2008年
7 记者卫冰;省基督教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N];山西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张云平;我市基督教协会成立[N];忻州日报;2008年
9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 叶红;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丰城市委统战部;基层干部对基督教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N];光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2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4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周;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丽;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传斌;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社会(1835—1937)[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培军;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初探[D];山西大学;2004年
2 尹瑞法;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显宁;论中国生态伦理的本土化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先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D];苏州大学;2001年
8 傅莉莉;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汤建龙;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姬志闯;“人”的失落与回归[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2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8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