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神经科学哲学 青少年 道德形成 思辨方法 实证方法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认知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认知神经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使得人们对大脑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与脑认知相关的哲学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作为将两者合而为一的尝试,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应运而生。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的出现使得脑科学在哲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展现了有别于以往思辨的哲学研究思路,极大的变革和推动了哲学在认知领域尤其是道德领域的研究。那么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带来了怎样的变革和贡献,它对于传统哲学思辨研究方法的又是否意味着挑战和取代呢?本文以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青少年道德形成的研究为对象,首先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入手,阐述了研究工具的变革。然后,通过对比认知神经科学哲学与传统思辨哲学在“道德天生论”、“情感与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等具有争议性的传统问题上的不同解答思路与结论,展现了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解析了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在“道德后天形成”这一论题中对青少年时期脑神经机制的研究,论述了其所具有的时间性、数据化、可操作等实践性优势与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哲学研究方法从重思辨轻实证到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前进方式,并论证了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并非是对传统哲学思辨研究的挑战和取代,而是在融合与交互之中相互支持共同前进。
【关键词】:认知神经科学哲学 青少年 道德形成 思辨方法 实证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导言8-1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目的8-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一、大脑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关系9-11
- 二、大脑区域与道德活动的关系11-12
- 三、镜像神经元与道德情感的关系12-14
- 四、记忆形成与道德形成的关系14
-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4-16
- 第一章 认知神经科学对大脑的探索16-27
- 第一节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16-19
- 一、从脑功能的整体性学说到颅相学16-17
- 二、大脑功能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7-18
- 三、大脑神经元的发现与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概念的提出18-19
- 第二节 神经成像技术19-23
- 一、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19-20
- 二、CT(compu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术)20
- 三、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20-21
- 四、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磁共振成像)21
- 五、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21-22
- 六、EEG(Electroencephalograph脑电图)22
- 七、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脑磁图)22
- 八、BEAM(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脑电地形图)22-23
- 第三节 大脑生长与认知发展23-27
- 一、大脑结构与认知23-24
- 二、大脑神经元发育与认知敏感期24-27
- 第二章 青少年道德形成的神经机制及其哲学意义27-40
- 第一节 道德天性论与认知神经机制27-33
- 一、中西方哲学家对于道德天性论的观点27-28
- 二、中西方哲学家对于道德后天形成的观点28-29
- 三、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道德形成的研究29-33
- 第二节 道德的后天形成与认知敏感期33-40
- 一、大脑认知神经敏感阶段的重要性33-34
- 二、青少年认知敏感期与道德形成34-40
- 第三章 道德形成的“理”与“情”40-47
- 第一节 道德理性与认知神经机制41-42
- 第二节 认知神经研究与道德认知模型42-47
- 一、道德判断理性模型42-43
- 二、社会直觉模型43-47
- 第四章 认知神经科学与传统道德研究方法的结合47-54
- 第一节 哲学思辨方法与科学实证方法的融合47-50
- 一、时间性49
- 二、可测量性49-50
- 三、可证伪性50
- 第二节 哲学理论推演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的结合50-54
- 第五章 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对道德形成研究的意义54-57
- 第一节 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道54-55
- 第二节 思辨与实证的结合与并重55-57
- 参考书目57-60
- 参考论文60-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昌明;王晓平;;认知神经科学和功能神经影像学的互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年06期
2 王晓阳;;论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6期
3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王建红;《认知神经科学原理和方法》简介[J];动物学研究;2003年04期
5 卜白;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会在我校召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薛包;;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李亚玲;;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婴幼儿脑潜力开发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8 陈巍;张静;丁峻;;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5期
9 尤洋;;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叶浩生;杨文登;;具身心智:从哲学到认知神经科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跃嘉;;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2 李鹤;柯李;董奇;;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的情绪加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卢川;郭斯萍;;文化认知神经科学的新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杨森;张静;;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汪凯;;认知神经科学历史与发展[A];“安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届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李健;;强化学习和决策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沈汪兵;罗劲;刘昌;袁媛;;人类顿悟活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孟维杰;;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自觉[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袁存凤;胡卫平;;奖赏对儿童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文彩;罗劲;;安慰剂和认知重评调节负性情绪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方;我国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前景光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谢方;认知神经科学为传统学科注入活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周晓林;心理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认知神经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4 霍涌泉 包开亮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难以引领心理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凝;“认知神经科学”:揭开脑功能的奥秘[N];科技日报;2008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要研究学习的科学[N];光明日报;2001年
7 记者 常丽君;控制脑波能提高觉察突发事件的能力[N];科技日报;2014年
8 刘高岑 洛阳师范学院哲学与科技文化研究所;从生物和社会层次入手研究“自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郑玉;新世纪十大科技趋势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杨玉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近年发展概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隋婷婷;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种杨;经济理性的两张面孔[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04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