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大保当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榆林市大保当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保当地区 地下水系统 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可开采量
【摘要】:地下水自古以来是人们理想的供水水源,由于其具有水质良好、分布广泛和便于开采的优势,地下水在我国的西北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地下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中一个非常敏感的要素,不合理地开发开采地下水资源将会产生诸如植被退化、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含水层疏干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在人们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对合理开采方式的论证显得尤为重要。大保当水源地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境内,区内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之中,第三系保德组是贯穿整个研究区,起到了隔水底部的作用。本文对大保当水源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含水层复杂的渗流状况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近似地看做均质、各向异性、二维非稳定流潜水模型,通过GMS软件对研究区模型进行了网格剖分,根据大保当地区开采和观测资料,将模拟期划分为四个应力期,分析研究区的含水层在各个地段抽水试验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以及各地段岩层赋存条件的差别,大体将含水层分为3个不同的参数区,多次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反演并分别采用流场比较和误差分析两种方法对模型拟合情况进行可靠性分析,最终使模型的精度达到要求。初步为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提供了方案,通过对研究区作用三种不同的开采强度,预测了数十年之内大保当水源地水位降深场的大体趋势和典型井点水位历时曲线的变化情况。最后对研究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采方式问题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大保当地区 地下水系统 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可开采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4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0-12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技术路线10-12
- 1.3 研究内容概况与特色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特色12-13
- 2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趋势13-17
- 2.1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3-15
- 2.1.1 国外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3-14
- 2.1.2 国内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4
- 2.1.3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4-15
- 2.2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趋势15
- 2.3 GMS简介15-17
- 3 榆林市大保当地区地质背景概况17-30
- 3.1 自然地理概况17-23
- 3.1.1 自然条件17-18
- 3.1.2 气象水文18-23
- 3.2 地质概况23-27
- 3.2.1 地貌特征23-24
- 3.2.2 地层岩性24-27
- 3.2.3 地质构造27
- 3.3 地下水富集条件与分布概况27-30
- 3.3.1 地下水富集条件27-28
- 3.3.2 地下水水资源分布概况28-30
- 4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概化模型30-45
- 4.1 水文地质特征与地下水赋存条件30-34
- 4.1.1 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隔)水层30-32
- 4.1.2 中生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含(隔)水层32-33
- 4.1.3 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33-34
- 4.2 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34-35
- 4.3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35-45
- 4.3.1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35-38
- 4.3.2 研究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38
- 4.3.3 地下水位动态特征38-43
- 4.3.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43-45
- 5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45-62
- 5.1 空间和时间离散45-47
- 5.2 数值模拟的求解47-48
- 5.3 研究区的模型识别48-51
- 5.3.1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49-50
- 5.3.2 确定源汇项50-51
- 5.3.3 研究区模型识别结果51
- 5.4 可靠性分析51-55
- 5.4.1 流场比较51-52
- 5.4.2 误差分析52-55
- 5.5 模型对研究区水位的预测55-62
- 5.5.1 第一方案水位预测56-58
- 5.5.2 第二方案水位预测58-60
- 5.5.3 第三方案水位预测60-62
- 6 水资源计算评价62-69
- 6.1 天然资源量计算62-65
- 6.1.1 补给量62-63
- 6.1.2 排泄量63-65
- 6.1.3 储存量65
- 6.2 可开采资源量计算65-67
- 6.2.1 水量评价65-66
- 6.2.2 开采动态评价66-67
- 6.2.3 环境效应评价67
- 6.3 开采方式67-69
- 6.3.1 管井开采67-68
- 6.3.2 截取开采68-69
- 7 结论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录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实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花;刘正伟;;云南省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7年04期
2 张玉江;任战;段小兵;;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可开采量核算[J];地下水;2009年03期
3 鲁荣安,宁维亮;山丘区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问题[J];地下水;2002年01期
4 王启优;甘肃省河西走廊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3期
5 刘佩贵;束龙仓;;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的随机风险分析方法[J];工程勘察;2008年08期
6 王家兵;李平;张百鸣;王亚斌;;天津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与确定依据[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7 韩桂春,高文山,康玉梅;同朔地区水资源危机及对策[J];地下水;2003年02期
8 田文英;梁立章;刘丹;;断层带水源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与计算[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11期
9 李勤奋,方正,王寒梅;上海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型计算及预测[J];上海地质;2000年02期
10 刘予伟;金栋梁;;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方法概述[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巴特尔;;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一轩;粤北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1.65亿立方米/年[N];中国矿业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望;榆林市大保当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爱华;基于ANN模型的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05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