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体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核小体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录调控 核小体定位 信号分析 核小体比对 动态规划
【摘要】:核小体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在不同细胞状态下,核小体定位是动态变化的.其位置的改变会影响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特异性表达。因此,分析核小体信号、发现不同条件下核小体定位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关于核小体定位动态变化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来识别差异定位的基因组区域,此类方法存在缺陷,不能直接判断核小体动态定位具体方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核小体定位比对算法AlignNuP (alignment of nucleosome positions),此算法在识别核小体位置的基础上,计算判定不同样本间对应核小体的动态变化方式,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这样一对一的核小体动态变化分析算法。AlignNuP首先根据核小体测序片段(reads)数据在基因组上分布的丰度信号,使用波峰识别算法确定核小体位置,即该细胞中核小体的位置信息。然后,AlignNuP比较两细胞状态下核小体位置,针对每一对核小体之间的匹配、平移以及缺失的变化方式进行打分,并在整个范围内累计;最终选择累积得分最大的匹配方式,此方式代表样本间核小体最佳对应关系。同时,AlignNuP具有可视化模块,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整条染色质序列上核小体定位稳定区以及变化区,并且可展示出各区域中核小体平移、缺失的位点。本论文将AlignNuP应用于人类CD4+T细胞在休眠和激活过程中,核小体动态变化的识别分析。结果发现:CD4+T细胞在不同状态下,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核小体发生缺失的频率更高,甚至会一直延伸到下游,影响其他核小体的相位,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然而单外显子转录起始位点核小体倾向于发生位移而不是缺失,推测与上游含有一系列polyA位点有关,核小体动态定位部分依赖碱基序列。另外,使用AlignNuP分析酵母在复制衰老过程,以及酵母细胞在组蛋白突变前后核小体发生的动态定位,结果发现:在酵母衰老的过程中,核小体缺失区域与RNA聚合酶II结合位点在分布上具有相关性,揭示出组蛋白与转录机器之间对DNA的竞争结合关系:而酵母细胞组蛋白发生突变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大规模地发生了核小体动态定位,上游200bp是核小体缺失的高发区,易于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诱导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转录调控 核小体定位 信号分析 核小体比对 动态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343.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核小体概述10-16
- 1.1.1 核小体10-12
- 1.1.2 核小体定位与转录调控作用12-16
- 1.2 核小体位置的测定及其数据分析16-19
- 1.2.1 ChIP-Chip技术16-17
- 1.2.2 ChIP-Seq技术17-18
- 1.2.3 MNase-Seq技术18
- 1.2.4 核小体测序数据分析18-19
- 1.3 课题主要工作19-21
- 1.3.1 研究内容和意义19-20
- 1.3.2 论文结构20-21
- 1.4 本章小结21-22
- 第二章 核小体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22-30
- 2.1 核小体数据特点22-24
- 2.1.1 核小体常见数据存储格式22-23
- 2.1.2 核小体数据库构建23-24
- 2.2 核小体常用信号处理方法24-29
- 2.2.1 核小体数据分析基础算法MACS24-25
- 2.2.2 核小体定位算法NPS、iNPS、mspeaks25-27
- 2.2.3 核小体比较算法DiNuP与DANPOS27-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AlignNuP:一种样本间的核小体比对算法30-39
- 3.1 基于动态规划的算法设计30-33
- 3.1.1 算法基本思想30
- 3.1.2 算法设计30-33
- 3.1.3 算法分析33
- 3.2 软件开发33-38
- 3.2.1 初级C++版本33-36
- 3.2.2 升级PHP版本36-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CD4~+T细胞核小体定位的动态变化分析39-45
- 4.1 基因表达差异与核小体动态定位分析39-42
- 4.1.1 数据和方法39
- 4.1.2 结果与讨论39-42
- 4.2 单外显子基因与核小体动态定位分析42-43
- 4.2.1 数据和方法42-43
- 4.2.2 结果与讨论43
- 4.3 本章小结43-45
- 第五章 酿酒酵母基因组核小体动态变化分析45-54
- 5.1 酵母复制衰老过程中核小体动态变化分析45-49
- 5.1.1 数据和方法46
- 5.1.2 结果与分析46-49
- 5.2 酵母组蛋白突变体核小体动态变化分析49-53
- 5.2.1 数据和方法49-50
- 5.2.2 结果与分析50-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 论文发表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蛋白质控制基因[J];生物学通报;1984年04期
2 罗赛群;转录过程中线性和超螺旋多核小体的命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6年01期
3 黄百渠,曾庆华,毕晓辉,王玉红,李玉新;组蛋白和核小体在基因转录中的作用[J];科学通报;2000年19期
4 刘辉;壮子恒;关佶红;周水庚;;核小体定位的转录调控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9期
5 陈冰;任松叶;赵秀娟;蔡禄;;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基因组序列形成核小体能力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张志新;高奇蓉;;真核细胞核小体研究的近况[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03期
7 高奇蓉;;染色质核小体的电镜制片方法[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1年02期
8 李家瑶;;核小体的结构[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86年03期
9 蒋争凡,张博,翟中和;非细胞体系核重建并非必需核小体与染色质的装配[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8年03期
10 茆象千,彭家和,邱平;大鼠老化过程小脑神经元染色质核小体线性和空间排布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核小体定位机制及在胚胎发育中的核小体重排[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2 陆才生;马会慧;魏秋静;潘云峰;吴玉琼;古洁若;;树突状细胞体外负载核小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郝进;郝飞;钟白玉;徐云升;唐书谦;龚小云;叶庆佾;;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核小体水平检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赵秀娟;蔡禄;;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酵母核小体定位的预测[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苏茵;贾汝林;陈巧林;栗占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原核小体的提取纯化与鉴定[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孙晓云;代琛贤;贾汝琳;苏茵;栗占国;;核小体表位肽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狼疮样肾炎模型小鼠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孙晓云;姚中强;贾汝琳;韩蕾;栗占国;;核小体H1_(204-218)表位肽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GVHD)狼疮样肾炎的初步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8 孙晓云;苏茵;韩蕾;代琛贤;栗占国;;核小体表位肽H3~(111-130)上调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狼疮样肾炎小鼠免疫耐受[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邱平;朱景德;徐燕萍;周维影;;DNA嵌入型试剂滇乙锭对鸡红细胞核染色质核小体排布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10 丁毅;;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核小体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霞;人类遗传物质中首次发现前核小体[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田学科;决定DNA链核小体定位编码找到[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秀娟;酵母核小体定位的理论预测及核小体体外组装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包通拉嘎;核小体结合模体的预测及它们在人类基因功能位点附近的分布[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邢永强;基于序列信息的核小体定位理论分析及预测[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郝进;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表位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赵永武;核小体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伟;核小体定位对RNA剪接的影响及组蛋白变体的识别[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董春楠;核小体在DNA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周春丽;重组核小体通用性Th表位诱导SLE口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松叶;人类及酵母基因组功能区的核小体定位预测[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2 苏岩;基于序列特征的核小体定位[D];山东大学;2015年
3 郭守辉;核小体定位的理论预测与在线软件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翟玲;探索核小体排布对基因表达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5 赵茜;表观遗传调控因子UHRF1与不同类型核小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怡茹;核小体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志乾;绝对频率在核小体辨别和预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杨小希;核小体定位的序列特征参数构建及人类基因转录起始区域核小体分布的统计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黄星;核小体定位算法[D];苏州大学;2013年
10 王成爱;酿酒酵母核小体定位理论模型的体外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1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09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