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细胞反应器生产α-熊果苷

发布时间:2017-10-28 07:01

  本文关键词:全细胞反应器生产α-熊果苷


  更多相关文章: α-熊果苷 全细胞转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摘要】:a-熊果苷,一种高效、安全、配伍性强的天然美白活性物质。它比同分异构体β-熊果苷的美白效果更好、更安全。呈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能够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进而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同时还有杀菌、消炎的作用,主要用于高级化妆品的制备。熊果苷的合成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合成有多种途径:天然提取法、植物细胞培养法、有机合成法和生物转化法等。采用前三种方法合成熊果苷由于分离纯化困难、产物含量低、生产成本高而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故目前生产α-熊果苷一般通过来源于不同微生物的酶进行糖基转移反应,让一分子的二糖和一分子的对苯二酚在酶的作用下转化生成一分子α-熊果苷,利用生物转化法生产α-熊果苷相比其他方法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论文将来源于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CGMCC 1.3828的淀粉蔗糖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用该菌株作为催化剂进行全细胞转化生产α-熊果苷,同时对比两株基因工程菌TyAS-pet28a-rosetta(本实验室构建)和DrAS-pet28a-rosetta催化生产α-熊果苷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TyAS-pet28a-rosetta催化生产α-熊果苷的能力比DrAS-pet28a-rosetta要强很多,转化率是后者的2.92倍,下一步通过优化转化工艺来提高α。熊果苷的产量。本论文主要研究采用全细胞催化法生产a-熊果苷的工艺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0℃,对苯二酚浓度180mM,蔗糖和对苯二酚摩尔比为5.5:1,添加0.5mM Vc,反应时间为6h,转速为150rpm,细胞浓度为300D/mL,反应液为100mM pH7.0的Tris-HCl缓冲溶液。采用此方法来生产α-熊果苷,转化率可达到99%,产量可达45.36g/L,生产效率为7.56g/L/h,这一水平远远好于目前所有文献中已报道的水平,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蔗糖而不是相对较贵的麦芽糖作为供体,且无需用纯酶来进行反应,这样将大大降低α-熊果苷的生产成本。该方法具有原料价廉、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反应周期短、产物纯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业化意义。分离纯化反应液以获得纯度较高的α-熊果苷具有重要的工业化意义,先把反应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H107进行一步纯化,分别收集含不同组分的洗脱液,把含有产物的洗脱液进行浓缩结晶,此时产物的纯度为98%以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还含有少量对苯二酚,故还需进一步纯化。采用硅胶柱进行二步纯化,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可达到99.9%以上,通过比较α-熊果苷标准品与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发现,产物出峰时间与a-熊果苷标准品一致均为7.324 min。产物经核磁共振分析其化学结构,最终确定产物为α-熊果苷。
【关键词】:α-熊果苷 全细胞转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81
【目录】:
  • 中文摘要12-14
  • ABSTRACT14-16
  • 符号说明16-17
  • 第一章 绪论17-28
  • 1.1 熊果苷概述17-21
  • 1.1.1 熊果苷简介17-18
  • 1.1.2 熊果苷的理化性质18
  • 1.1.3 熊果苷的美白机理18-20
  • 1.1.4 熊果苷的应用20-21
  • 1.1.4.1 化妆品20-21
  • 1.1.4.2 其他用途21
  • 1.2 熊果苷的制备方法概述21-27
  • 1.2.1 熊果苷的传统制备方法21-23
  • 1.2.1.1 天然产物提取法21-22
  • 1.2.1.2 植物组织培养法22-23
  • 1.2.1.3 有机合成法23
  • 1.2.2 熊果苷的高效制备方法23-27
  • 1.2.2.1 酶转化法24-26
  • 1.2.2.2 全细胞转化法26-27
  •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27-28
  • 第二章 淀粉蔗糖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28-51
  • 2.1 材料和方法28-44
  • 2.1.1 试剂、仪器和菌种28-30
  • 2.1.2 菌株的培养及分子克隆方法30-38
  • 2.1.2.1 培养基的配制30
  • 2.1.2.2 标准溶液的配制30-33
  • 2.1.2.3 琼脂糖凝胶的配制33
  • 2.1.2.4 SDS-PAGE的配制和电泳检测33-34
  • 2.1.2.5 大肠杆菌的培养34-35
  • 2.1.2.6 PCR扩增及其产物回收35
  • 2.1.2.7 双酶切及琼脂糖凝胶回收35-36
  • 2.1.2.8 连接36
  • 2.1.2.9 转化36-37
  • 2.1.2.10 阳性克隆鉴定37-38
  • 2.1.3 淀粉蔗糖酶的构建和表达38-41
  • 2.1.3.1 DrAS-pet28a-rosetta的构建与表达38-40
  • 2.1.3.2 DrAS-pYB1s-BW25113的构建与表达40-41
  • 2.1.4 淀粉蔗糖酶的纯化41-43
  • 2.1.4.1 目的蛋白的纯化41-42
  • 2.1.4.2 目的蛋白的保存42
  • 2.1.4.3 目的蛋白的浓度测定42-43
  • 2.1.5 淀粉蔗糖酶的酶活测定43-44
  • 2.1.5.1 二硝基水杨酸(DNS)的配制44
  • 2.1.5.2 果糖标准曲线的绘制44
  • 2.1.5.3 淀粉蔗糖酶酶活的测定44
  • 2.1.5.4 淀粉蔗糖酶酶活的计算44
  • 2.2 结果与分析44-49
  • 2.2.1 淀粉蔗糖酶的表达44-48
  • 2.2.1.1 DrAS-pet28a-rosetta的表达44-47
  • 2.2.1.2 DrAS-pYB1s-BW25113的表达47-48
  • 2.2.2 淀粉蔗糖酶的纯化48
  • 2.2.3 淀粉蔗糖酶的酶活测定48-49
  • 2.3 本章小结49-51
  • 第三章 全细胞催化法生产α-熊果苷以及转化条件的优化51-63
  • 3.1 材料与方法51-54
  • 3.1.1 材料51
  • 3.1.2 比较两株基因工程菌催化生产α熊果苷的能力大小51
  • 3.1.3 优化全细胞催化法合成α熊果苷的转化条件51-54
  • 3.1.3.1 Vc浓度52
  • 3.1.3.2 蔗糖浓度52
  • 3.1.3.3 转化温度52
  • 3.1.3.4 转化时间52-53
  • 3.1.3.5 对苯二酚浓度53
  • 3.1.3.6 细胞浓度53
  • 3.1.3.7 不同温度下表达的菌体53
  • 3.1.3.8 二次转化53-54
  • 3.1.3.9 冻存细胞转化54
  • 3.1.4 α-熊果苷的检测54
  • 3.1.4.1 HPLC法54
  • 3.1.4.2 TLC法54
  • 3.2 结果与讨论54-62
  • 3.2.1 α-熊果苷和对苯二酚标准曲线的绘制54-55
  • 3.2.2 两株基因工程菌催化生产α-熊果苷的能力大小比较55
  • 3.2.3 全细胞催化法合成α-熊果苷转化条件的优化结果55-62
  • 3.2.3.1 不同浓度Vc对α-熊果苷产量的影响55-56
  • 3.2.3.2 蔗糖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56-57
  • 3.2.3.3 转化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57
  • 3.2.3.4 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57-59
  • 3.2.3.5 对苯二酚浓度对α-熊果苷产量的影响59-60
  • 3.2.3.6 不同细胞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60
  • 3.2.3.7 不同温度下表达的酶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60-61
  • 3.2.3.8 二次转化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61
  • 3.2.3.9 用冻存细胞转化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61-62
  • 3.3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α-熊果苷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63-72
  • 4.1 α-熊果苷的分离纯化63-69
  • 4.1.1 材料与仪器设备63
  • 4.1.2 分离纯化方法63-65
  • 4.1.2.1 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的操作63-64
  • 4.1.2.2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64-65
  • 4.1.3 结果与讨论65-69
  • 4.1.3.1 大孔吸附树脂H107进行一步纯化65-67
  • 4.1.3.2 硅胶柱进行二步纯化67-69
  • 4.2 核磁共振鉴定化学结构69-70
  • 4.2.1 仪器及试剂69
  • 4.2.2 NMR谱解析69-70
  • 4.2.2.1 化学位移归属69-70
  • 4.2.2.2 数据解析70
  • 4.3 本章小结70-72
  • 总结与创新点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在读期间参与发表文章79-80
  • 学化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乔军;;化妆品中熊果苷稳定性研究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7期

2 王秀捧;张淑荣;刘春巧;刘春颖;张鹏;;嗜麦芽黄单胞菌游离细胞催化合成α-熊果苷[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3期

3 李媛;乔进春;张玉星;何童森;吕明霞;张飞;崔同;;梨花中熊果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4 赵明强,丁家宜,刘峻,胡波;人参毛状根生物合成熊果苷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12期

5 李立璞,彭师奇,吴健伟,蔡孟深;苷类化合物研究Ⅱ——熊果苷和天麻苷类似物的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年01期

6 孙国凤;;从中国植物中找出的增白原料的实用化试验[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11期

7 刘春巧;张淑荣;张鹏;;嗜麦芽黄单胞菌催化生产α-熊果苷的菌种选育[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烽;卢定强;韦萍;;熊果苷的制备方法研究与发展趋势[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2 佟文鑫;李佳兴;刘东红;;化妆品基础环境条件对熊果苷性质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立朴;彭师奇;吴建伟;蔡孟深;;熊果苷和天麻苷类似物的NMR研究[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4 董红宾;欧阳五庆;曹发昊;刘玉梅;杨戈;孙红武;;熊果苷微乳的研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柳松;;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熊果苷和曲酸[A];2004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房军;化妆品中熊果苷稳定性及其致敏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周宏博;熊果苷、硒和血红素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杨荣玲;酶法合成糖苷及其酯类衍生物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颖;全细胞反应器生产α-熊果苷[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有停;α-熊果苷美白动力学机制及其配伍性和稳定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王秀捧;嗜麦芽黄单胞菌固定化细胞催化合成α-熊果苷[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董红宾;熊果苷微乳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周烽;熊果苷的制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张文征;脱氧熊果苷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春巧;发酵法生产α-熊果苷及其分离纯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陈思名;米曲霉PL11催化合成熊果苷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韦yN;提高嗜麦芽黄单胞菌BT-112催化生产α-熊果苷产量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7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107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