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与陆雾数值模拟中气溶胶作用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5:00

  本文关键词:海雾与陆雾数值模拟中气溶胶作用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陆雾 WRF-Chem模式 数值模拟 直接辐射效应 云滴数浓度 Twomey效应 Albrecht效应


【摘要】:雾在数值模拟中通常被处理成为发生在大气边界层的“云”微物理过程,研究表明气溶胶粒子是影响雾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利用WRF-Chem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式,开展气溶胶对海/陆雾作用的对比研究,以便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并且提高雾的模拟能力。本文选取2006年3月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事件与2009年11月的1次中国北部陆雾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TSAT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卫星反演资料获取了雾的观测事实,并且基于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EC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数据和韩国天气图对海/陆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与层结特征作了分析。然后利用循环3DVAR工具同化常规与非常规观测数据得到提供高质量的初始场,并且选用相应的气溶胶直接辐射方案和间接成核方案,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数值模拟对比试验,详细分析了气溶胶效应对海/陆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数值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1)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通过增加夜间长波辐射降温率实现对海/陆雾浓度和雾顶高度的影响,如海雾的平均雾顶高度增加了10.7 m,然而该效应不足以导致雾区的明显变化,两次过程雾区各项评分(POD、FAR、Bias和ETS)的改进率都不足6%。2)气溶胶粒子通过改变云滴数浓度体现Twomey效应和Albrecht效应,针对云滴数浓度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适合本次海/陆雾发展的云滴数浓度量级为108-109kg-1,云滴数浓度的增加促使海雾雾区的平均浓度由0.6 g·kg-1变为1.8 g·kg-1。3) Twomey效应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辐射通量平均减少39.4%),导致陆雾内部温度层结更加接近观测,湍流强度减弱了29.5%,从而适合陆雾在日出后的维持和发展。对于海雾来说,虽然到达海面的辐射通量减弱了17.4%,但海水的高比热容导致的海温缓慢变化使雾区内湍流强度仅仅降低3.9%,所以海雾雾区的变化很小,雾区各项评分的最大改进率仅有6.8%。4) Albrecht效应能够抑制雾区内的降水,延长云的生命周期并且增大云体反照率,这会促使海/陆雾的雾区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陆雾雾区的ETS评分提高了9.9%,但程度远小于Twomey效应ETS评分的改进率(65.3%);海雾雾区对Albrecht效应的响应非常弱(ETS评分降低了0.5%)。
【关键词】:海/陆雾 WRF-Chem模式 数值模拟 直接辐射效应 云滴数浓度 Twomey效应 Albrecht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引言13-19
  • 1.1 陆雾与海雾13-14
  • 1.2 气溶胶的作用回顾14-16
  • 1.2.1 直接辐射效应14-16
  • 1.2.2 间接成核效应16
  • 1.3 雾的数值模拟中气溶胶的影响16-18
  • 1.4 内容与安排18-19
  • 第2章 数值试验19-26
  • 2.1 研究个例19-21
  • 2.1.1 雾观测事实的获取19
  • 2.1.2 海/陆雾演变特征19-20
  • 2.1.3 天气形势与层结特征分析20-21
  • 2.2 数值模式21-22
  • 2.3 模式参数22-24
  • 2.4 试验设计24
  • 2.5 小结24-26
  • 第3章 模拟雾区结果与分析26-30
  • 3.1 雾区检验方法26
  • 3.2 定性分析26-27
  • 3.3 定量分析27-28
  • 3.4 小结28-30
  • 第4章 直接辐射效应分析30-34
  • 4.1 排放源数据30
  • 4.2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方案30-31
  • 4.3 直接辐射效应作用机制31-32
  • 4.3.1 对温度的影响31-32
  • 4.3.2 对湍流的影响32
  • 4.3.3 对雾浓度和湿度的影响32
  • 4.4 小结32-34
  • 第5章 间接成核效应分析34-41
  • 5.1 间接成核效应的作用介质34-36
  • 5.1.1 对海雾浓度的影响34
  • 5.1.2 云滴数浓度34-36
  • 5.2 Twomey效应36-39
  • 5.2.1 对太阳辐射的影响36-37
  • 5.2.2 对雾区内温度的影响37-38
  • 5.2.3 对雾湍流特征的影响38-39
  • 5.3 Albrecht效应39-40
  • 5.4 小结40-4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41-43
  • 6.1 结论41-42
  • 6.2 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50
  • 附图50-77
  • 致谢77-78
  • 个人简历78
  • 软件著作权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晏磊;杨尚强;;海洋气溶胶多角度偏振辐射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3期

2 郭诚禄,王明康,莫天麟;稀土气溶胶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J];气象科学;1986年02期

3 申绍华;对流层气溶胶和云的大气辐射加热特征[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4 李乐泉,周明煜,李兴生;夜间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5 陈金荣,周文贤;重庆市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特性[J];气象科学;1992年04期

6 刘炎焱,王俊波,乐时晓,杨小丽,林为干;光致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效吸收系数[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3年04期

7 ;气溶胶——雾霾背后的真凶[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07期

8 王明星;气溶胶与气候[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9 李冰,刘小红,洪钟祥;积云对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作用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10 邵爱梅,邱崇践;兰州城市气溶胶对边界层温度结构的影响——一维数值模拟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成明;王自发;;气溶胶混合演变过程影响因子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启燕;马江;尹国辉;;沙子、粘土对气溶胶的过滤特性实验[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张美根;成秀虎;徐永福;;东亚春季硫酸盐气溶胶分布特征的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马新成;张蔷;嵇磊;黄梦宇;李宏宇;杨道侠;何晖;张磊;李睿劫;刘力威;韩光;吴宏议;;北京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董晓波;王高磊;吕峰;胡向峰;;晴空条件下河北中南部地区上空气溶胶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贺千山;杨引明;耿福海;周广强;高伟;辛跳儿;;中国东部陆地上空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白皓;齐道辉;钱文涛;苍大强;宗燕兵;;微米级气溶胶粒子在滤层中的收集效率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郭金平;段英;赵利品;杨保东;齐作辉;;石家庄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瑜;银燕;段英;石立新;吴志会;;晴天条件下一次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峰;董晓波;胡向峰;;石家庄地区气溶胶微物理结构的飞机探测个例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小曳;细说气溶胶[N];光明日报;2013年

2 记者 吴越;我国雾霾天频现主因是气溶胶污染[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记者 潘俊杰;气溶胶研究领域首个973项目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4 记者 管晶晶;气溶胶增多会显著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吴越;与PM_(2.5)相关的雾和霾如何形成[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张小曳;气溶胶:让空气像雾又像霾[N];工人日报;2014年

7 记者 冯源;雾霾加剧与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有关[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许黎 李灿;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郭薇;气溶胶污染空气又抵消温室效应[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毅;霾从何来[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君;华北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类型、结构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辛金元;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房文;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许潇锋;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胡婷;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封彩云;城市污染大气环境下云和降水形成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雨;APRAMVI算法及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李丽萍;东亚海域吸收性气溶胶对大气校正的影响及海色遥感若干问题[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忆;气溶胶充当冰核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柳丹;基于卫星遥感的灾害性天气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翟世贤;GRAPES-CUACE气溶胶模块的伴随构建及模式在大气污染优化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石睿;气溶胶—云—辐射—东亚夏季风相互影响的资料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力;华北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异特性及对农作物影响的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郭祺;黄渤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观测及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潘桂森;新型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彬;海雾与陆雾数值模拟中气溶胶作用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孙玲;中国近三十年气溶胶变化特征及与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茆佳佳;华东地区气溶胶特性的MODIS资料反演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11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