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状亚历山大藻micro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9 16:19

  本文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micro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 microRNA 高通量测序 qPCR


【摘要】:microRNA (Micro ribonucleic acids, miRNAs)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长约19-25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作为一类表达具有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的进化上相对保守的调节者,microRNA在生物体的许多生理代谢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细胞增殖、器官发育、信号转导和响应胁迫等。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态异常现象和自然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来了严重的损害。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赤潮的发生次数、危害面积及带来的损害越来越大,因此,全球的研究者都为赤潮的发生机理和防治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甲藻是一类重要的赤潮生物,研究者已在生理生态方面对甲藻做了很多研究,但赤潮生物爆发性增殖的分子机理研究的相对较少。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能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典型甲藻,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藻延迟期和对数期两个文库进行了测序,共得到38,092,056和32,969,156条raw reads,发现88个已知的microRNA,可归为32个家族,得到15个新颖的microRNA以及83个microRNA前体。其中在两个不同的生长时期有12差异表达的microRNA。通过12个差异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预测,我们共得到了1813个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GO注释和KEGG功能注释。osa-miR2876、rgl-miR5139、aca-miR-3p-456915和ae-miR159a均参与DNA复制或细胞快速生长代谢相关的途径的调控,如:细胞周期,嘌呤、嘧啶的代谢,错配修复等。同时rgl-miR5139与藻细胞的吞噬作用相关,也为甲藻的兼性营养能力提供了证据。此外,从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延迟期、对数期两个小RNA文库中选择了四个差异表达的与该藻快速生长调控相关的microRNA (osa-miR2876、rgl-miR5139、aca-miR-3p-456915和ae-miR159a),设计f/2培养下延迟期、对数期和高氮、高磷、高锰对数期五个条件,以5.8srRNA为内参基因,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用加尾法荧光定量PCR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osa-miR2876、rgl-miR5139、aca-miR456915-3p均在延迟期有最高的表达量,osa-miR2876、rgl-miR5139在延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f/2对数期和诱导对数期,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是一致的;aca-miR456915-3p在延迟期的表达量与f/2对数期的表达量相当,高通量测序得到的延迟期的表达量是对数期的1.21倍,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tae-miR159a在对数期及诱导对数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延迟期,这与测序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microRNA数据中得到的与该藻生长调控相关的四个microRNA进行克隆测序,确定了序列信息的正确性。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其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microRNA在甲藻中的表达以及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中的调控作用,也为赤潮甲藻爆发性增殖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 microRNA 高通量测序 qPCR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7
  • 1. 赤潮研究概况13-21
  • 1.1 赤潮的发生及其危害13-15
  • 1.2 赤潮的发生与甲藻的关系15-17
  • 1.3 赤潮爆发机理的生理生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17-21
  • 2. microRNA研究进展21-30
  • 2.1 microRNA的起源及加工21-24
  • 2.2 microRNA的特征24-25
  • 2.3 microRNA的调控机制25-26
  • 2.4 microRNA在植物中的调节作用26-28
  • 2.5 microRNA的分离及鉴定方法28-29
  • 2.6 检测及定量分析microRNA表达的方法29-30
  • 3. microRNA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定量技术30-36
  • 3.1 测序技术的发展30
  • 3.2 microRNA高通量测序技术30-32
  • 3.3 micro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藻类中的应用32-33
  • 3.4 microRNA荧光定量PCR技术33-36
  • 4. 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36-37
  • 第二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microRNA的高通量测序及结果分析37-60
  • 1. 前言37
  • 2. 材料和方法37-44
  • 2.1 藻种的来源及培养37-38
  • 2.2 实验所需的试剂及仪器38-39
  • 2.3 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和藻细胞的收集39
  • 2.4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39-41
  • 2.5 小RNA文库的构建41
  • 2.6 数据过滤及基础分析流程41-42
  • 2.7 差异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42-44
  • 3. 结果44-56
  • 3.1 小RNA文库的测序结果44-45
  • 3.2 小RNA长度分布45-46
  • 3.3 链状业历山大藻中保守microRNA的鉴定和分析46-52
  • 3.4 链状亚历山大藻中新颖的microRNA52-53
  • 3.5 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表达的microRNA53-54
  • 3.6 差异表达的microRNA的靶基因预测及其功能注释54-56
  • 4. 讨论56-59
  • 4.1 链状亚历山大藻中小RNA长度分布模式56-57
  • 4.2 已知micoRNA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控作用57-58
  • 4.3 差异表达的micoRNA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控作用58-59
  • 5. 小结59-60
  • 第三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差异表达的microRNA在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状态下的qPCR验证60-71
  • 1. 前言60
  • 2. 实验所需的材料、试剂及仪器60-61
  • 2.1 实验材料60
  • 2.2 实验试剂60-61
  • 2.3 实验仪器61
  • 3. 实验方法61-63
  • 3.1 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和收集61
  • 3.2 引物设计61-62
  • 3.3 样本的RNA提取及反转录62
  • 3.4 目的序列的回收和克隆测序62
  • 3.5 qPCR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的制作62-63
  • 3.6 qPCR检测基因的差异表达63
  • 4. 结果与分析讨论63-68
  • 4.1 一链合成效率的检测63-64
  • 4.2 质粒的检测64-65
  • 4.3 目的基因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的制作65-67
  • 4.4 四个差异miRNA表达量的变化67-68
  • 5. 讨论68-70
  • 6. 小结70-71
  • 参考文献71-85
  • 致谢85-86
  • 附录86-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玫;李思光;罗玉萍;;microRNA识别和鉴定方法[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2 王晶;朱荣胜;宋万坤;张闻博;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microRNA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开发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S1期

3 田明;费菁;胡晓湘;李宁;刘娣;孟庆勇;;microRNA-1,-133,-206在鼠肌肉中的表达谱[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8期

4 LEE Younghee;LUSSIER Yves A;;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croRNA-mRNA regulatory biomodules in human epithelial canc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31期

5 王芳;余佳;张俊武;;小RNA(MicroRNA)研究方法[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年10期

6 郑玉姝;赵朴;赵宏坤;;microRNA及其应用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1期

7 王春梅;李庆章;;microRNA在小鼠乳腺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谱及作用(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11期

8 邹文辉;;新奇的调控分子——microRNA[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9 ;MIRE: A GRAPHICAL R PACKAGE FOR MICRORNARELATED ANALYSIS[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08年04期

10 张坤山;李思光;罗玉萍;;调控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和增殖的microRNA的计算机分析[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清;袁文俊;秦永文;;microRNA的基因调控新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靳新;骆志刚;王金华;管乃洋;;microRNA靶标研究进展[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Comparasion of Inhibitory Effects on Survivin Gene Expression in Prostate Cancer by Vector-based microRNA and siRNA[A];2008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8年

4 朱丹霞;徐卫;缪扣荣;方成;朱华渊;董华洁;王冬梅;范磊;乔纯;李建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roRNA异常表达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Yangchao Chen;;Small molecule modulators of microRNA-34a with anti-cancer activities[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金希;厉有名;;单纯性脂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间差异microRNA表达谱研究[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贾新正;卢肖男;聂庆华;张细权;;鸡部分microRNA的同源预测与克隆验证[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炯;段德民;郑克孝;;新型非标记高通量microRNA芯片技术[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徐小涛;陆晓;孙婧;束永前;;肺癌侧群细胞microRNA表达谱检测及初步分析[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俊峰;李巍;吴小江;阮康成;;大鼠附睾microRNA表达谱的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英云 乔蕤琳;哈医大成功研发国内首例microRNA转基因及敲减小鼠模型[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陈青;2厘米以下肝癌检出率88%[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洪亮;microRNA的肿瘤表达研究及协同调控网络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2 马建华;高粱低磷低氮形态生理特征及低氮响应的microRNA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虔桢;microRNA相关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临床关联及预后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耀辉;血清microRNA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周霁子;环境因素对心脏畸形胎儿影响的表观遣传学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6 张丽;microRNA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参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发展[D];复旦大学;2014年

7 查若鹏;肝癌转移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方砚田;结肠癌干细胞分选、差异microRNA表达谱检测以及miR-449b-CCND1、E2F3通路在结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辛成齐;椰枣microRNA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10 李栋;先天性心脏病血浆microRNA表达谱及与GATA4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红;应用多样性增量方法识别人类基因组microRNA前体序列[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王娜娜;microRNA进化关系及编码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王玫;小麦microRNA的鉴定与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4 秦保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microRNA表达谱的检测及其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吴晓妍;基于纳米复合材料及生物放大技术构建的电化学microRNA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周景辉;2型糖尿病microRNA表达谱及其信号通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姜溪;血浆microRNA-486、microRNA-49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林杉;营养诱导舍饲绵羊非繁殖季节发情相关microRNA筛选及其靶基因功能验证[D];石河子大学;2015年

9 林妹妹;microRNA-192 和 microRNA-21 在 IBD 患者中的表达情况[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徐娇阳;循环microRNA用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3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113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