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洼陷沙三段地震沉积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20:17

  本文关键词:博兴洼陷沙三段地震沉积学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沉积相演化 单井相分析 地震沉积学 博兴洼陷 沙三段


【摘要】:博兴洼陷作为东营探区西南部重要的油气区,沙河街组沙三段为该探区主要勘探开发层段。现阶段研究区内部石油勘探已经从构造油气藏勘探开发转向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等油气藏,但是研究区内部储层的叠置关系、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制约了该区油气进一步勘探。本论文以博兴洼陷沙三段沉积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地震沉积学、地质统计学、层序地层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测井相特征、地震相特征、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及其沉积模式和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的一些认识如下:博兴洼陷沙三段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体、辫状河三角洲、深湖-半深湖相、浅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从沙三早期到沙三晚期,水体逐渐变浅,沉积相类型由深水沉积逐步变为浅水沉积。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博兴洼陷沙三段由下至上划分为4长期旋回和8个中期旋回,并且建立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沙三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中心不断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由研究区中部向北部或东北部推进,明确了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及叠置关系。研究区沙三沉积时期的区域构造因素、古气候及古地形控制着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沙三沉积早期,研究区水体较深,在高青凸起北坡发育近岸水下扇,西南部发育带状的辫状河三角洲,此时辫状河三角洲覆盖区域小,近岸水下扇与辫状河三角洲相互重叠,近岸水下扇前方发育滑塌浊积扇;沙三沉积中期,辫状河三角洲不断向研究区推进,近岸水下扇面积减小,深水浊积扇发育区逐步向北部或东北部转移,随着辫状河三角洲发育面积不断增大,半深湖-深湖相发育区面积萎缩,来自东南部物源区的辫状河三角洲已经越过中央隆起带,进入博兴洼陷西部沉积单元;沙三沉积晚期,来自东南物源区和来自南部物源区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相互交叠,与此同时深水浊积扇发育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而近岸水下扇此时期已经不发育。该研究对博兴洼陷油气藏的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且为其他区域的沉积相研究及油田挖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红军;高振平;刘民;李军;王劲松;王振升;谭振华;赵淑萍;;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浊积岩特征及油气藏类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S1期

2 王冰洁;罗胜元;陈艳红;吴旺林;;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石油生成、运移和聚集史数值模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5期

3 梁书义,李晓清,蒋有录;博兴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1期

4 张丽;;博兴洼陷南坡地层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J];内江科技;2009年01期

5 何胜;;博兴洼陷古近系沙三段浊积砂体油藏精细勘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8期

6 吴伟;李小梅;邹灵;唐东;刘建磊;;博兴洼陷沙四段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3期

7 孙红蕾;;博兴洼陷沙三段“相-势”控藏作用及油气充满度预测[J];断块油气田;2008年06期

8 郝玺;李双应;;山东东营博兴洼陷沙四段砂岩粒度分析与沉积环境[J];安徽地质;2008年04期

9 石红霞;;博兴洼陷南坡地区输导体系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10 周琨;;博兴洼陷南坡地层油藏的滚动勘探[J];内江科技;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登林;李忠;李双应;许承武;龙灵利;;鲁西隆起北侧博兴洼陷古近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胜利管理局信息中心;生产形势平稳 主要经营指标良好[N];东营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飞鹏;博兴洼陷沙三段地震沉积学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克;博兴洼陷西部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和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春晓;博兴洼陷沙三沙四段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王国庆;博兴地区沙四上亚段地层压力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1204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04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