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21 01:22

  本文关键词: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空急流 抽吸作用 飑线过程 梅汛期暴雨 潜热释放


【摘要】: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海上强对流天气系统和中期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探讨了高空急流的变化机制。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槽的东侧存在高空急流,陆地上空的冷平流使高空槽加深,使出现灾害事故海区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烈的抽吸作用促使飑线过程得以发展。分析飑线的垂直结构,发现高空存在强烈辐散,低空存在强烈辐合,对流层中高层较干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海面强阵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气象要素场的诊断和比较,初步分析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几次降水过程的成因,探究了高空急流对几次降水过程的影响。比较6月9日-11日、6月13日-15日、6月17日-19日的三次降水过程,发现6月13日-15日过程降雨量最大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且急流强度较强。对2011年6月13日-15日强降水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显著,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强明显,导致500hPa强垂直上升运动,850hPa低空急流大量水汽的输送,使得低涡系统加强,有利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出现,对强降水极为有利。通过WRF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海温梯度变化对高空急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也不明显;但潜热释放对高空急流和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温度异常场垂直剖面分析得出,潜热释放对整个对流层大气温度影响显著。潜热释放促使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运动加强,有利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形成。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有利于潜热的释放,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增加,辐散作用进一步促进暖湿空气的上升,形成正反馈过程。急流-上升运动-潜热释放-急流的正反馈机制是201]年6月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杰丽;江静;袁俊鹏;;副热带高空急流各中心强度时间变化及分析[J];气象科学;2009年04期

2 胡金松;高空急流卷云和槽前卷云[J];气象;1977年07期

3 程海霞;丁治英;帅克杰;常素萍;;沙尘暴天气的高空急流统计特征及动力学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全美兰;刘海文;朱玉祥;程龙;;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J];气象学报;2013年06期

5 朱志愚;高空急流区飞机颠簸的一种形成机制的探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段海霞;李耀辉;蒲朝霞;赵建华;张良;;高空急流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沙尘传输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3年05期

7 丁治英,张兴强,何金海,徐海明;非纬向高空急流与远距离台风中尺度暴雨的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1年02期

8 李振军,赵思雄;高空急流加速与中低层锋生函数[J];应用气象学报;1994年01期

9 谢静芳,倪慧;高空急流对强对流局地暴雨的触发作用分析[J];吉林气象;1995年03期

10 杨先荣;王劲松;张锦泉;韦伯龙;刘洪;邓吉录;贾小琴;;高空急流带对甘肃沙尘暴强度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杜丽娅;吴丽敏;徐巧真;吉振习;;高空急流与灾害性强对流的关系[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兴强;丁治英;何金海;;非纬向高空急流与远距离台风中尺度暴雨的相关统计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农孟松;;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与广西初夏暴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宪;钟中;;副热带高空急流中的中尺度扰动及发生机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8第四届研究生年会[C];2013年

5 倪天君;车向前;元慧慧;李文通;解晓辉;汤永;;高空急流非地转平衡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钟中;元慧慧;李杰;范海燕;;副热带高空急流中的中尺度扰动和动量输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吴彬;陈卫峰;陈渭民;王寅钧;;一次雷暴发生发展的水汽图与红外云图特征研究[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8 吴彬;陈卫锋;陈渭民;王寅钧;;一次雷暴发生发展的水汽图与红外云图特征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农孟松;;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与广西初夏暴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元慧慧;钟中;李杰;郑红莲;;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区中尺度动力学机制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寿亦萱;中尺度高空急流—锋云系与暴雨的结构及演变机制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如峰;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程海霞;高空急流与沙尘暴关系的统计分析与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孟雪峰;内蒙古暴风雪成因及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9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09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