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

发布时间:2017-12-11 08: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沉积学 地层切片 地震属性 砂地比 沉积微相


【摘要】:聚煤前后沉积环境控制着煤层形成前后岩性及其孔渗特征的空间展布,也控制着煤层厚度及煤层气沉积保存条件。形成于陆表海和陆相环境的含煤岩系,其岩相、岩性横向变化快,传统的基于地质和钻测井数据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不能解决高频层序的岩层组沉积相及有利相带内的岩性特征预测等问题,因此开展聚煤期沉积相的精细表征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代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将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引入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研究中,对沁水盆地中峪地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分频处理和地震属性解释等技术,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与重构预测了聚煤前后层序地层的砂地比,利用交汇分析方法,建立了沉积微相与砂地比的对应关系,识别了研究区山西组聚煤前后层序地层中的分流河道、天然堤、间湾、泛滥盆地等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山西组下段内,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的砂地比主要范围分别为0.5-1,0.3-0.5,小于0.3的为分流间湾;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山西组上段内,分流河道、天然堤的砂地比主要范围分别为0.6-1,0.4-0.6,小于0.4的为泛滥盆地和泥炭沼泽微相。山西组上段各微相的砂地比值相对山西组下段的值高。研究区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呈现出由下三角洲向上三角洲过渡的演化规律。对聚煤前后沉积相带与煤厚及煤层含气性关系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沉积相带分布对2煤层厚度的空间展布特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聚煤后沉积相带的影响不明显。聚煤前后沉积相对煤层含气性均有一定控制作用,其中聚煤前控制作用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河道、天然堤砂体沉积发育的地区含气量相对较低,而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沼泽微相等泥质沉积发育的地区含气量相对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柏林,肖素珍,张志存,丁蕴杰,夏国英,段承华,赵松银,董玉琴;山西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化石群和地质时代[J];科学通报;1984年03期

2 吴风云,邵东波,孙丛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划分与对比[J];录井工程;2005年02期

3 刘绍忱;陕西洛河剖面中的山西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4 程昭斌;汤友谊;曹廷会;李进保;曾豫凤;;河南登封煤田马岭山井田山西组煤、岩层对比(续)[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5 张泓,沈光隆;晋北山西组具异型叶的“畸楔叶”组植物[J];古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6 牛百礼,,焦清典,张士;嵩箕地区山西组的新认识[J];河南地质;1995年01期

7 王军,沈光隆,孙柏年;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5期

8 张士;梁会民;;Cathaysiopteris whitei在河南禹县山西组的发现及其分布[J];河南地质;1989年03期

9 沙亚南,张宏,郭英海,李壮福,张天模;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彭海艳;刘家铎;陈洪德;刘文均;叶黎明;龚剑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聚集研究[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岚;赵政璋;邹才能;;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山西煤田地质局114队 安俊元;山西赵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N];山西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朱红涛;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延长东区上古生界山西组气层识别与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吕恒宇;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杨虎;延安气田延513-延183井区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时尚科;古交杨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杨杰;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6 曹路通;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7 叶黎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鲁飞;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天然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9 王力;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7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7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