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磁裂爆事件的触发、爆发与恢复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6:02

  本文关键词:一例磁裂爆事件的触发、爆发与恢复相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冕物质抛射 耀斑 X射线 gamma射线 轫致辐射


【摘要】: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爆发的主要现象之一。磁裂爆(Magnetic breakout)是日冕物质抛射的主要触发机制之一。该机制的主要特征是存在发生于高日冕中的磁场重联,不断地减弱限制性磁拱数量,并最终导致内核爆发。最先由Antiochos 等提出(Antiochos 1998;Antiochos et al.1999),前人对磁裂爆模型做了一些理论模拟和间接的观测分析工作,但直接观测到磁裂爆现象,特别是有关日冕磁裂爆重联的事件极少。在本论文中,我们介绍了论文作者参与研究的一例发生于2014年4月25日的磁裂爆太阳爆发临边事件的数据分析工作。该事件伴有一个日冕物质抛射和长时间演化的X级耀斑。通过成像观测并结合日冕X射线数据和微波数据,细致分析了这一爆发的形态、运动学及重联的演化过程。AIA/SD0观测显示在X形EUV结构两侧观测到一对具有cusp结构的热环;此外还发现:cusp状侧环的连续点亮现象、日冕硬X射线的能量达到100KeV、爆发后出现的大尺度延展的高日冕X射线源。这些观测从"新"的角度展现了磁裂爆事件的具体过程,对理解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线索。此外,我们还简单分析了本例事件对应的HXR双源结构,并提出了关于此双源结构的新的物理解释。在耀斑恢复相,通过较高温的131 A和94 A波段,我们在高日冕看到一大片辐射源,而在相对较低温的193 A和304 A没有此现象。通过NoRh微波成像分析、RHESSI数据与131 A数据和DEM分析,我们得到该扩展日冕源有对应的微波源区,该扩展日冕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下方的耀斑辐射源相互隔离,这是一般的耀斑事件中所不具备的特征。此外,耀斑恢复相中出现的微波辐射源的亮温度随时间不断增加,高达2.5*10~4 K。本文利用多种观测参数诊断了该扩展日冕源的物理参数,得到其温度在一千万度左右,EM约为10~(28)cm~(-5),主要对应于热电子的轫致辐射。对RHESSI数据的谱拟合同样表明该源区热成分占主导,主要为热电子的轫致辐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公亮;双向膨胀日冕物质抛射事件[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2 向长青,王敬芳,邓凌云,熊东辉;不同类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比较[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3 向长青,王敬芳,邓凌云,熊东辉,郑立志;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中激波的形成演化过程[J];中国科学(A辑);2000年S1期

4 王水,李波,赵寄昆;日冕物质抛射[J];天文学进展;2000年03期

5 戴煜,宗位国,唐玉华;对日冕物质抛射分类的定量研究[J];天文学报;2001年04期

6 宋丽敏,张军,杨志良,汪毓明,汪景t;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研究[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7 韩正忠,唐玉华;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特性的模糊分类研究[J];天文学报;2002年04期

8 熊明,郑惠南,汪毓明,傅向荣,王水,窦贤康;1998年11月4日至5日日冕物质抛射日地传输时间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9 马媛;王德q4;黄光力;;米波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薛向辉;窦贤康;;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新英;熊东辉;王敬芳;;由热压力和磁场共同驳动的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家龙;王同江;汪景t;N.Nitta;G.L.Slater;T.Kosugi;;1998年5月2日日冕物质抛射的质量与能量输出[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汪毓明;刘丽娟;申成龙;刘睿;王水;;准同源日冕物质抛射的等待时间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4 夏利东;田晖;Scott.W.McIntosh;何建森;;日冕物质抛射和极紫外射流的光谱观测[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毓明;;日冕物质抛射的两个重要空间天气效应: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向长青;王敬芳;熊东辉;;日冕物质抛射和激波系统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潘宗浩;申成龙;汪毓明;薛向辉;王水;;日冕物质抛射的冰激凌-锥模型可靠性分析及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8 郑怡嘉;;太阳的—维快速扫描观测[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王传兵;潘宗浩;薛向辉;;CME传播时间的运动学预测[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肖池阶;梁浩明;李青晟;周桂萍;濮祖荫;王红刚;王晓钢;;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中的Alfvén波观测(英文)[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保国 记者 吴长锋;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碰撞可能是超弹性碰撞[N];科技日报;2012年

2 记者 齐芳;太阳风暴有望预报了[N];光明日报;2013年

3 士元;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怎样抓拍太阳风暴[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张忠霞;飞船:“追踪”太阳爆发[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怡;中外科学家联手解密“完美”太阳风暴[N];科技日报;2014年

6 记者 毛黎;美飞船将赴太空拍摄太阳爆发三维图[N];科技日报;2006年

7 张忠霞;美孪生飞船上天,为宇航员预报太空“灾害”[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双眼紧盯太阳风[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阿可;行星际磁云中等离子体旋转运动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周玉芬;日冕物质抛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3 汪红娟;日冕物质抛射伴生现象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4 叶占银;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5 薛向辉;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晶;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扰动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7 潘宗浩;日冕物质抛射的冰激凌—锥模型在空间天气现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申成龙;日冕物质抛射及其空间天气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杜丹;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和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10 程鑫;日冕物质抛射起源、结构和演化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艳艳;基于Otsu方法优化的ViBe日冕物质抛射检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迪;一例磁裂爆事件的触发、爆发与恢复相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申远灯;日冕物质抛射及相关太阳活动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4 邵承文;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射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本文编号:1285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85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