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艾比湖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艾比湖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全新世 艾比湖 气候变化 烧失量 汞 磁化率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处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该区对环境的响应非常敏感。艾比湖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方的一个内陆湖泊,因为远离大陆,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艾比湖几乎不受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而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和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影响较显著。本文分析测试了艾比湖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艾比湖沉积物的烧失量、汞含量及磁性变化特征,以此重建了艾比湖地区2000calaBP~1600calaBP以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信息,并分析讨论了艾比湖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艾比湖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获得了各指标在研究区的古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并重建了艾比湖地区2000calaBP~1600calaBP以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信息。在新疆艾比湖地区,降水量充足,湿度大的气候环境下,陆生和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因此湖泊沉积物的烧失量值越大,说明有机质生长量越大,对应的古气候越冷湿;反之,湖泊沉积物烧失量值减小,说明有机质含量减少,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艾比湖烧失量结果显示2000cal a BP~1700cal a BP艾比湖地区气候以冷湿为主,在1700calaBP降水达到最大值,1700calaBP~1600cal a BP艾比湖地区气候快速变干旱。(2)分析艾比湖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变化特征及其粒度变化特征,发现沉积物磁性矿物主要集中在沉积物的粗颗粒中,艾比湖沉积物粗粒含量与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呈正相关关系,且沉积物粗粒含量越多,对应的磁性矿物颗粒越粗。(3)当艾比湖沉积物中的烧失量值增大,沉积物的汞含量会增加;反之,当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沉积物的汞含量会减少,因此湖泊沉积物的汞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4)将艾比湖沉积物烧失量与磁化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烧失量呈上升趋势时,磁化率反而呈下降趋势;当烧失量呈上升趋势时,磁化率反而呈下降趋势。(5)本研究对艾比湖沉积物烧失量采用PA8T3中的REDFIT进行周期计算,发现在90%的置信度情况下,其所表现的周期有150a、45a、33a,小波分析图谱结果表明33a周期在1750cal aBP~1600calaBP期间较显著,其中45a周期在1660cal a BP~1770cal a BP 期间较显著。(6)通过艾比湖剖面烧失量、贵州董哥洞石笋δ18O与TSI的对比发现当太阳辐射减弱时,艾比湖地区气候冷湿,而受季风影响的董哥洞地区气候相对冷干;反之,当太阳辐射增强,艾比湖地区和董哥洞地区温度升高,由此可见艾比湖和董哥洞对太阳辐射的响应有相同之处。艾比湖烧失量的红色噪声谱和小波分析表明艾比湖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太阳辐射对气候变化的主导作用,但二者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董哥洞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变化响应显然更敏感。通过艾比湖剖面烧失量、冰岛Hvitarvatn湖沉积物TOC与TSI的对比发现艾比湖与冰岛H湖地区温度变化较一致,二者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太阳辐射的变化,本文认为,太阳辐射会影响冰岛和艾比湖的温度,艾比湖的温度变化与冰岛的温度变化以正相关为主,可能由于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冰岛地区温度降低,同时太阳辐射还导致北大西洋水温降低,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影响大气温度,进而影响西风带的风力,因此受西风影响的艾比湖地区的温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32;P51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T.Maurice;徐年生;;加拿大地盾北部湖泊沉积物普查数据的解释和追踪方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2年11期
2 乔胜英,蒋敬业,向武,唐俊红;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3 吴丰昌,傅平青;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及其地球化学行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年01期
4 朱正杰;陈敬安;曾艳;李航;双燕;任世聪;;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研究[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5 易文利;王圣瑞;杨苏文;赵海超;金相灿;王国栋;;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腐殖质组分赋存特征[J];湖泊科学;2011年01期
6 B.A.弗龙斯基;P.B.费多罗瓦;刘西平;;湖泊沉积物研究和利用的新见解[J];地理译报;1988年02期
7 万国江,陈振楼,万曦,普勇,韦朝阳,黄荣贵;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新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2期
8 王春雨;郭庆军;朱光旭;Marc Peters;杨俊兴;张晗芝;魏荣菲;田丽艳;万鹰昕;;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北京市公园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4年03期
9 王秋良,谢远云,梅惠;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年04期
10 徐轶群;赵秀兰;;不同组成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兵;万国江;黄荣贵;吴沿友;雷大卫;郑娅萍;徐德明;;湖泊沉积物中核酸的环境信息指示[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润宇;吴丰昌;刘丛强;傅平青;黎文;王立英;廖海清;郭建阳;;长江中下游与西南高原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沉积物中机磷的形态特征[A];第三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10年)[C];2010年
3 施汶妤;;长江中下游四大沿江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汪福顺;刘丛强;梁小兵;;季节性缺氧型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驱动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乔胜英;向武;唐俊红;;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毒害重金属特征与潜在生态效应评价[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吕昌伟;王维;何江;孙园园;麻涛;张细燕;崔萌;万丽丽;;磷和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晏再生;江和龙;;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强化降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丁士明;许笛;贾飞;吴伟;孙琴;;湖泊沉积物磷的高分辨分析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李小梅;沙晋明;赵俊琳;毛雪瑛;李世红;;南极法尔兹半岛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徐新文;强小科;安芷生;孙玉芳;赵辉;陈艇;;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还原成岩过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建中;研究人员用湖泊沉积物校正“碳钟”[N];中国矿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齐彦杰;中国湖泊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历史沉积行为及源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赵萱;我国不同生态型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赋存形态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米玮洁;不同湖泊沉积物营养特征与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应答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生;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物物化参数的环境意义及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凯;湖泊沉积物磷累积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响应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洪梅;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菲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关瑞;寒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吴汉;异龙湖近百年来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杜文;藏南邛多江盆地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孙诚诚;新疆艾比湖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艳;中国东北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及石油对水环境污染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姚晓瑞;新疆北部典型湖泊沉积物中甾醇分布状况及其环境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谭镇;广东城市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垂直变化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8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9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