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到达时间差法的震源定位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12-17 03: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到达时间差法的震源定位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时延估计 时频分析 牛顿迭代 数据采集 震源定位
【摘要】:当前,震源定位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微震监测、岩体破裂、爆破位置确定、管道裂纹定位以及煤矿安全等领域,若能预先掌握震源位置信息,则可以避免这些突发情况带来的灾害,进而减少损失。到达时间差法是一种基于时延估计的定位模型,常用来确定目标的位置。该模型具有定位准确等特点,在一些工程领域中大量应用。本文以地震动信号为研究对象,探讨震源定位的问题。从地震动信号特征分析、信号的预处理和时延估计、震源定位及位置修正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由于大地介质成分复杂,我们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和Hilbert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得出不同的Hilbert谱,并基于Hilbert谱对地震动信号的时、频域以及能量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信号的波形及频谱,进而讨论地震动信号的衰减规律。比较几种常见的小波基函数和阈值估计方法,然后利用小波阈值方法对振动信号的背景噪声进行消噪处理。对于信噪比较低时,互相关方法很难提取到准确的时延估计问题,采用一种最大似然估计窗函数的广义互相关方法进行时延估计,并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经典Chan定位算法得到较差定位结果的情况下,牛顿优化方法容易发散导致算法失效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修正特征值的方法将病态矩阵正定化,通过引入步长因子来提高迭代速度,使每次迭代沿下降方向的同时尽快收敛。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改进后的方法可避免初始值偏差大导致迭代发散的问题,并利用均方差对Chan算法和本文的方法进行定位性能比较。完成了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采集和上位机软件的编写两部分。计算了试验场地的波速,设计了不同情况下的多组震源定位实验,对定位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分析可能引起定位偏差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6;TP274.2;TN9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佐藤嘉晃;张兴仁;;声发射震源三维定位系统的研究[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5年15期
2 董陇军;李夕兵;唐礼忠;;影响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导报;2013年24期
3 李楠;王恩元;GE Maochen;刘晓斐;孙珍玉;;微震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J];煤炭学报;2013年11期
4 徐孟军;蔡广银;张增奇;于学峰;孔庆友;王宗省;潘春光;王乃军;杜圣贤;张作礼;;基于震源定位技术的地下开采矿山实时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2年10期
5 杨俊峰;张丕状;;基于DTOA/DOA和牛顿迭代法的震源定位方法研究[J];地震研究;2013年03期
6 王建富;3.加拿大安大略工业岩爆计划[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秀芝;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宿晓曦;基于到达时间差法的震源定位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7年
2 朱伟勇;基于MATLAB的微地震震源定位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婷;地下震源波束交叉定位算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8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9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