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花木箐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03:06

  本文关键词:滇中花木箐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花木箐


【摘要】:花木箐铅锌矿床位于滇中成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矿体主要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SN向小江断裂与NE向金牛厂-矿山厂断裂及震旦-寒武系过渡层位的双重控制,矿体多顺层分布呈似层状,矿石组构可见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块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和多孔状构造等,围岩蚀变有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本区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但对该矿床的研究,尤其是矿床成因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滇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流体混合成矿机理研究》为依托,在充分收集查阅了研究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工作,对矿床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具体论文成果如下:1.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把成矿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形成粗粒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砷黝铜矿和细-微粒黄铁矿,脉石矿物形成方解石和石英;表生氧化期:原生矿物长期暴露于地表,氧化形成褐铁矿、孔雀石、铜蓝等后生矿物。2.矿床成矿环境根据热液期黄铁矿稀土元素特征以正Eu异常为主,Ce负异常,而方解石Eu正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判断成矿过程氧化还原条件发生了改变;3.黄铁矿微量元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主要在240-280℃之间,盐度集中分布范围为1-6wt%NaCl,密度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75-0.95g/cm3,均值为 0.86g/cm3;压强主要为 180×105Pa-230×105Pa,平均压强 200.3×105Pa;成矿深度大多集中在600-800m,平均成矿深度为679m,成矿过程中,流体与外来物质发生了混合作用;4.方解石δ13CPDB和δ18OSMOW值分别为-0.64‰--0.18‰和 17.54‰-18.44‰,暗示成矿流体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可能受到幔源去气作用和沉积有机物脱羟基作用的影响;5.矿床硫化物δ34S值平均约为15‰,反映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来自于海相硫酸盐;6.Pb 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206Pb/204Pb、207Pb/204Pb 和208Pb/204Pb 分别为 18.184-18.393、15.575-15.691和38.325-38.436,投影点位于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线之间,落入基底岩石、峨眉山玄武岩区域内,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7.Zn同位素δ66ZnJMC的变化范围为0.19‰-0.52‰,均值为0.34‰,与铅同位素具有同源性,指示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8.硫化物87Sr/86Sr初始值为0.71106±0.00011,高于赋矿围岩(87Sr/86Sr=0.708464),低于基底岩石(87Sr/86Sr=0.7283,0.7288),暗示成矿流体可能流经基底岩石。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204.1±1.7 Ma,显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9.花木箐铅锌矿床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挤压向燕山早期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是流体混合成矿作用的产物。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社;河南地调健儿在西藏找到大型铜铅锌矿床[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0期

2 周家喜;黄智龙;李晓彪;周国富;刘世荣;付绍洪;郑文勤;;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J];矿物学报;2008年04期

3 郭洪中;铅锌矿床的类型划分及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6期

4 蔡宏渊,邓贵安,郑跃鹏;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5 陈喜峰;彭润民;;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评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7年04期

6 吴中强;;浅谈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2期

7 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陈毓川;李立兴;;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矿床地质;2009年04期

8 袁加文;;西藏阿里空卡铅锌矿床特征及找矿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3期

9 陈国勇;王砚耕;邹建波;范玉梅;;论贵州省铅锌矿床的分类[J];贵州地质;2011年02期

10 张红军;吴昊;赵海玲;;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与朝鲜检德铅锌矿床对比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吕风翔;;我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时、空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2 张正伟;张中山;;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床学术讨论会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3年

4 黄方方;张成江;宋世伟;;四川巴塘砂西银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叶庆桐;;几个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6 刘梦庚;;华南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7 陈沐龙;陈颖民;周迎春;周慧文;杨昌松;唐光满;张志伟;符策锐;;后万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周边地区找矿方向分析[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彦明;王魁元;曹秀兰;;华北陆台北缘元古宙层控型铅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9 郑知一;季绍新;傅德鑫;;试论中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10 杨向荣;彭建堂;郑文勤;刘世荣;周国富;戚华文;刘q,

本文编号:129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9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