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新近纪砂岩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23:02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新近纪砂岩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玛扎塔格 新近纪 古地貌 帕米尔高原 隆升剥蚀 青藏高原 西昆仑山脉


【摘要】:本次研究选取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新近纪以来沉积物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该套地层很好的记录了物源区造山带的隆升剥蚀信息。为了了解物源区的构造隆升的构造演化,我们还实测了喀什市地区和阿图什市地区的的新近纪以来的沉积剖面,便于理解物源区的物质组分。对于该地区中新世——更新世砂岩地层剖面的调查,收集了沉积构造和沉积组合信息,分析了不同地层的沉积环境;采集了砂岩样品,用于砂岩碎屑组构和重矿物组合镜下统计分析,查明物源区物源的变化过程,并且对该地层中发育的斜层理进行测量,恢复沉积时期的古水流方向,用于确定物源区的方位。室内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野外采集的样品磨制薄片,镜下观察砂岩碎屑组构、统计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的含量,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和总结,结合野外采集的古水流数据、物源区西域砾岩的变化特征、以及前人对于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和古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古地貌格局及其沉积物源区的隆升剥蚀的沉积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玛扎塔格地区中新世之前的古地貌格局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其沉积物源在中新世早期之前主要是西昆仑造山带和帕米尔造山带,而到了中新世以来的古地貌格局发生变化,总体是西高东低,其碎屑沉积物主要是来自于帕米尔造山带。并且在上新世的早期,物源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更新世期间,物源区出现了快速隆升的构造剥蚀事件的地质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88.212.3;P5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家骥;刘志平;杨武;尚培颖;;南京附近新近纪岩石地层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学刊;2008年04期

2 赵红格;刘池洋;翁望飞;桂小军;岳乐平;王建强;梁美艳;;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J];石油学报;2007年06期

3 廖远涛;王华;卢宗盛;喻建新;曹飞;;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雷伟志;王津;韩建恩;余佳;吕荣平;王艳;;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时代讨论[J];中国地质;2009年02期

5 孙黎明;杨用彪;吴云霞;方晓峰;李路华;李耀辰;赵永峰;田立富;;内蒙古西河盆地新近纪“红土”记录的沉积环境[J];中国地质;2008年04期

6 王庭斌;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7 米立军,毕力刚,龚胜利,吴国tD,覃军干,邵磊,夏佩芬;渤海新近纪古湖发育的直接证据[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2期

8 王庭斌;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J];地质论评;2004年01期

9 白宪洲,李勇,李亚林,段志明,王谋,张玉修;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1期

10 王伟铭;李建国;毛礼米;;欧亚大陆新近纪气候演化(NECLIME)研究进展与展望[J];古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红格;刘池洋;翁望飞;桂小军;岳乐平;梁美艳;;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韩志勇;李徐生;陈英勇;;南京地区新近纪地层的划分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珊珊;李日辉;杨慧良;;大连附近海域新近纪以来地层沉积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雷;张云翔;弓虎军;;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黏土成因粒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汤华云;郑建平;;山东半岛古近纪-新近纪火成岩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少坤;;中国新近纪爪兽化石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弓虎军;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D];西北大学;2007年

2 黄雷;渤海海域新近纪以来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油气赋存效应[D];西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钦;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新近纪砂岩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7年

2 周恳恳;可可西里盆地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吴云辉;中扬子地区晚侏罗世—新近纪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林涛;柴达木盆地新近纪层序地层划分及岩相古地理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1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01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0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