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双坡折带控制下的沉积相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9 00:10

  本文关键词: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双坡折带控制下的沉积相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北部 坡折带 层序地层 低位体系域


【摘要】:珠江口盆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新生代以来最为典型的海相盆地,它是伴随着南海的形成演化而形成的,其内部充填完整的陆相河流到海陆过渡三角洲再到海相的地层。在本文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发育两种典型的坡折--白云凹陷陆架坡折和惠州凹陷沉积坡折。影响坡折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和古地理地貌等。影响因素的主次不同会直接导致不同类型的坡折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坡折,会直接影响和控制不同类型的不整合界面及其对应的层序地层模式,最终影响层序内的沉积体系发育。例如在本次研究区中,白云凹陷陆架坡折位于构造坡折和沉积坡折的叠合区,坡折发育受海平面影响因素较大,因此其下发育的沉积体类型也比较复杂,主要发育低位楔状体和重力流成因的低位扇;而惠州凹陷地处宽阔的大陆架上,沉积物的供给及凹陷东南方向碳酸盐岩的遮挡直接影响了沉积坡折的发育,惠州凹陷沉积坡折发育规模较小,因此其下低位潮汐砂脊和滨岸砂坝发育规模也小,且扇体基本不发育。所以识别坡折带是研究具有坡折带地形的层序地层模式的关键。本文以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双坡折带下的沉积体为研究对象,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为理论指导,将双坡折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岩心、测井、钻井、地震、古生物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观察分析研究区取芯井的岩心,总结出研究区的岩石相及其组合,分析其特征,再结合测井相特征,划分了研究区的沉积相,得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浅海-半深海、深水扇3中沉积相。2、本文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在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上,通过测井、地震、古生物以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南海北部宽缓大陆边缘双坡折带的发育情况,并与前人总结的白云凹陷和惠州凹陷层序划分资料进行比对,将珠江口盆地的珠江组至韩江组两段共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以年代命名为SB23.8、SB21、SB18、SB17.5、SB16.5、SB15.5、SB13.8、SB12.5、SB10.5,并分别建立了与两种坡折带有关的层序地层模式。3、通过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得出研究区域沉积相演化特征:(1)SQ1时期,惠州凹陷主要以三角洲为主,沉积坡折带未发育;白云凹陷陆架坡折带下低位体系域发育。(2)SQ2时期,海平面大幅度快速下降,惠州凹陷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沉积坡折,发育潮汐砂脊;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明显,在陆架坡折下发育斜坡扇、盆底扇;随后海平面又缓慢上升,发育低位楔状体。(3)SQ3-SQ4时期,海平面变化幅度不大,相对SQ2时期海平面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三角洲面积缩小,惠州凹陷沉积坡折的坡度减小。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不发育,坡折带下扇体、低位楔发育规模都较SQ2时期缩小。(4)SQ5时期,海平面继续上升,碳酸盐岩被淹没,沉积坡折消失。白云凹陷坡折带下沉积物泥质含量变高,主要为泥质滑塌体。(5)SQ6-SQ7时期,海平面相对下降,三角洲范围变大,尤其是13.8Ma,全球冰室气候时期,导致全球海平面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白云凹陷此时陆架坡折发育明显,SQ7时期沉积物供给相对增加,坡折带下低位体系域发育规模都变大了,但是沉积体泥质含量增高,砂体发育规模没有SQ2时期大。(6)SQ8时期,海平面上升,坡折带下主要发育泥质滑塌体。4、在白云凹陷坡折带之下,发育的有利砂体主要有前积楔状砂体、由重力作用所形成的丘状砂体,以及重力流水道沉积的水道化砂体。在惠州凹陷宽阔的沉积坡折之下,大多为潮汐改造过的条带状砂体,砂体的储集物性较好,可以成为有利的储集层。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736.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大炜;李增学;孙静;吴立荣;郭建斌;刘海燕;;浅析陆相湖盆坡折带理论及其对沉积的控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3期

2 朱正平;袁淑琴;王书香;潘仁芳;么景臣;;歧南地区坡折带特征及对沉积作用的控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2期

3 吴昊;;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坡折带发育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4年03期

4 黄胜兵;叶加仁;朱红涛;杨香华;魏刚;;渤中西环古沟谷与坡折带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1期

5 胡海涛;张忠义;喻建;宋江海;孙勃;刘丽丽;薛俊林;;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坡折带演化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以延长组长6油层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2期

6 于景维;张尚峰;柳妮;;简析坡折带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游李伟,彭军,陈果,汪彦;坡折带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3期

8 郝琦;刘震;赵贤正;李春霞;;二连盆地坡折带类型及其对高位域砂体的控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黄薇;王建功;赵应成;王天琦;巩固;;松辽盆地拗陷期坡折带特征[J];石油学报;2007年04期

10 龙更生;施和生;王英民;杜家元;刘军;张晓宇;刘豪;;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州;王英民;王颖;赵志魁;赵占银;;隐蔽油气藏松南西部坡折带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晓州;王英民;王颖;赵志魁;赵占银;;松南西部坡折带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吴世强;曹卫生;;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老新地区断裂坡折带与油气藏[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海军;邬光辉;陈利新;黄广建;;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胡太平;罗春树;董立胜;;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储层预测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长贵;于水;赖维成;程建春;;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董立胜;罗春树;胡太平;;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灰岩岩溶型储层地震预测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志魁;坳陷盆地缓坡坡折带与非构造圈闭形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王建功;松辽盆地坡折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卫平生;论坳陷盆地“坡折带”及“湖岸线”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陈胜红;珠江口盆地东部陆架坡折带PY35-2气藏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玮;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双坡折带控制下的沉积相分析[D];长江大学;2017年

2 陈江华;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纪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李振振;丽水凹陷构造坡折带对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0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