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云南西方技术传播研究(1889-1937)
发布时间:2017-12-25 21:20
本文关键词:近代云南西方技术传播研究(1889-1937)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技术是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技术传播则是技术从一个社会空间向另一个社会空间的流动、扩散、转移的过程。技术传播与发展不仅与技术自身有关,更是与社会因素有关。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西方现代技术是如何向中国(具体地说向云南)传播与发展的,这既包含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问题,也包含了技术先进国家向技术落后国家传播技术等问题。本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角度对西方技术从清末到抗战爆发前夕在云南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技术在中国传播发展必然经历与西方科技发源地不同的过程,但在云南这片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又四面环山的省份来说,在技术传播上既有国家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个性的一面。本文以近代西方技术在云南传播为研究对象,分三个时间段,即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和抗日战争前,并对西方技术传播进行史料梳理与理论分析。论文以近代云南地方科技史史料为基础,首先分析清朝末年技术传播的历史背景、肇始以及技术传入的主要方面,发现这一时期技术传播仅局限于器物层面;其次分析民国初期西方技术在护国运动前后传播的不同以及战争对于技术传播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技术传播上升到知识层面;再次分析抗日战争前,西方技术在云南传播的主要方面以及社会环境对此起的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有哪些技术传入了云南,为什么这些技术得以传播,又分析了西方技术的传入对云南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继而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走过了从军事救国到经济救国的历程。云南主要是在中国进入经济救国阶段接触到西方技术的。技术传播过程是从兴办实业开始的,但战争的爆发打乱了技术传播的正常轨迹,所以军事技术在近代云南得到优先传播与发展。(2)近代云南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对于云南地区人民来说既是传播史也是接受史,通过对三个历史时段的解读,发现技术传播是自主选择与外力输入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技术选择的优先级问题中,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技术在近代云南的传播过程史料的研究与分析对我们今天产生了诸多启示。自清末留日学生的启蒙和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偏居一隅的云南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并没有落后于内陆省份,甚至在某些地方领先于内陆。但是,在近代云南技术传播的过程中,相较于内陆地区来说,云南人对于技术认识时间较晚、接受外来技术较慢,因此应该鼓励云南人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今天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总结近代云南技术传播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技术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加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关注其负面效应的影响,以期使社会经济稳固发展。现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我国在技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正由技术被动接受方向技术输出方转变,在技术传播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接受方在文化上的认同与思想上的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N09;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杜新艳;遭遇西方技术文明——以王韬为例[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2 何成;;《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8期
3 朱春艳;;现代西方技术现实主义思潮评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徐浩之;简论新科技革命时代西方技术哲学的伦理问题[J];道德与文明;1995年05期
5 易水;;海外书讯二则[J];博览群书;1997年08期
6 陈凡,朱春艳;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3期
7 冯子昌;;香港3D 有包容,在前进[J];数码影像时代;201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沈加军;因“棱镜”曝光就摒弃西方技术是因噎废食[N];通信信息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修梅;18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技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文晋;近代云南西方技术传播研究(1889-1937)[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34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3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