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白垩纪岩背斑岩锡矿成矿斑岩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9 04:27

  本文关键词:华南白垩纪岩背斑岩锡矿成矿斑岩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岩背 斑岩锡矿 江西会昌 陆壳再造 高分异A型花岗岩


【摘要】:斑岩锡矿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较复杂,特别相关的成矿斑岩的岩石类型、成因和构造背景存在激烈的争论。华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基地,该区的W-Sn-Nb-Ta等矿床分布广泛,在世界上都独具特色。华南的岩背和银岩斑岩锡矿是目前报道的华南仅有的两个斑岩锡矿,其与燕山期的斑岩密切共生,但这些斑岩的成矿时代、类型、成因和形成背景等都不清楚。本人硕士论文选题为“华南白垩纪岩背斑岩锡矿成矿斑岩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通过对岩背成矿斑岩和共生岩浆岩(如密坑山花岗岩、岩背火山岩)进行深入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岩浆起源条件、岩石的成因,然后结合区域地质、岩浆和成矿特征,阐明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岩浆形成过程与锡矿形成的关系。本学位论文取得以下主要进展:1、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了密坑山-岩背地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43-136 Ma)。其中贫矿的密坑山花岗岩形成于~138 Ma,密坑山-岩背地区火山岩大致形成于143~136 Ma,岩背矿区含矿斑岩形成于~138 Ma,岩背矿区后期侵入的镁铁质岩脉时代为108 Ma。2、确定了密坑山花岗岩为高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形成过程中或其源区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岩石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具有高SiO2(74.42-76.69 wt.%),富钾(主体K2O/Na2O=1.37-1.94),低Al2O3(12.39-13.49wt.%)和Mg#(11-19),弱过铝质(A/CNK=1.03-1.1),负Eu、Sr、Ba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以及高10000*Ga/Al比值(3.46~4.96)和略微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07~817℃),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但同时,岩石也具有高的Rb含量(842-1295 ppm)、Rb/Sr比值为(90-255),以及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显示了高分异花岗岩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密坑山钾长花岗岩为高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通过与华南其他花岗岩相比,密坑山花岗岩有略微偏高的εNd(t)值(-3.4~-4.6),反映成岩过程中或其源区有地幔组分的参与。3、揭示密坑山-岩背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来自古老地壳岩石的熔融。密坑山-岩背地区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及少量含角砾凝灰质熔岩,斑晶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流纹斑岩中斑晶钾长石为微斜长石。岩石富硅(SiO2=70.41-77.94 wt.%)、铝过饱和(A/CNK1.2)、碱铝指数变化范围较大(AKI值)介于0.44~0.84、分异指数高(DI=82.26~95.21)、10000*Ga/Al比值小(2.6)。火山岩εNd(t)值(~-9.26),反映其主要为古老地壳岩石熔融形成。4、确定岩背矿区早白垩世含矿斑岩主要来自古老地壳岩石的熔融。含矿斑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钠-更长石、黑云母、锡石等组成。岩石具有变化的硅(SiO2=60.78-74.99 wt.%)、铝过饱和(A/CNK=1.64~12.8)、碱铝指数小(AKI值)介于0.02~0.15、分异指数低(DI=61.86~72.98)、10000×Ga/Al比值大(2.6)。岩石的εNd(t)为-8.9~-9.3,落于华南古老地壳物质的范围内,属早期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含矿斑岩与火山岩的Nd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二者物源相一致。区别在于,早期的非成矿火山岩直接喷发出露于地表,而晚期含矿斑岩经岩浆演化并在地壳浅处侵位形成,成矿物质最终富集成矿。5、揭示密坑山-岩背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形成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的后撤所导致的岩石伸展背景中不同地壳岩石的熔融有关。在古太平洋的板块的后撤的过程中,软流圈的上涌将导致上覆岩石圈伸展和地幔的熔融,地幔来源岩浆的底侵,加热古老的地壳或先前被幔源岩浆改造后的(古老)地壳或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新地壳岩石发生较高温熔融。古老地壳熔融产生的岩浆上升并发生喷发或侵位于地表浅处,形成了密坑山-岩背地区火山岩以及岩背矿区成矿斑岩;先前被幔源岩浆改造后的(古老)地壳或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新地壳岩石发生熔融产生的岩浆上升,经过分异演化并侵位,形成了密坑山高分异A型花岗岩。俯冲板片流体和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地幔在晚白垩世晚期(~108 Ma)发生熔融形成了研究区的闪长玢岩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耀辉;蒋少涌;戴宝章;凌洪飞;;玉龙斑岩铜矿含矿与非含矿斑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J];岩石学报;2006年10期

2 郑辉;李连松;;浅析青海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成矿信息[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1期

3 赵明昌;斑岩铜钼(金矿)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84年02期

4 王建华;李文昌;;香格里拉县松诺斑岩体与普朗斑岩体特征对比[J];云南地质;2014年02期

5 芮宗瑶;黄崇轲;徐钰;齐国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的鉴别标志[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3年02期

6 阮道源;粤湘两省锡矿斑岩成岩成矿某些问题[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金章东;江西德兴铜厂斑岩体铜品位的分形结构[J];矿床地质;1998年04期

8 郝金华;陈建平;董庆吉;王涛;罗志忠;;青海三江北段陆日格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0年04期

9 陈建林;许继峰;任江波;王保弟;余红霞;;俯冲型和碰撞型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J];岩石学报;2011年09期

10 宁奇生;李永森;刘兰笙;傅国民;张江滢;;中国斑岩铜(钼)矿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J];地质论评;197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芮宗瑶;黄崇轲;徐钰;齐国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的鉴别标志[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2 芮宗瑶;张洪涛;;三江斑岩铜(钼)矿研究现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1)[C];1984年

3 张道红;张学书;杨艳;严健;杨平;;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4 芮宗瑶;李荫清;张洪涛;;根据流体包裹体鉴别藏东玉龙斑岩铜(钼)矿带的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5 陈文明;盛继福;;深源富碱、硅热流体与铜矿斑岩体斑晶的成因联系[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耀辉;蒋少涌;戴宝章;凌洪飞;;玉龙斑岩铜矿含矿与非含矿斑岩成因机制[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文彬;;福建南安蔡西斑岩钼矿床岩体的地质特征及评价标志[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8 丁朝建;王增;申屠保涌;;藏东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主要成矿岩体Nd-Sr同位素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0)——“三江”论文专辑[C];1990年

9 孟祥金;侯增谦;曲晓明;高永丰;;西藏冈底斯中东段斑岩成矿系统[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肖波;秦克章;李光明;李金祥;陈雷;赵俊兴;范新;;冈底斯驱龙斑岩铜-钼矿区外围矽卡岩型铜矿的分布、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孙乃强;西藏矿产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黄金报;2002年

2 记者 孙乃强;西藏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取得阶段成果[N];中国黄金报;2002年

3 记者 滕艳;寻找与埃达克质岩有关铜多金属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4 陶雪琴;西藏打加错地区发现多个矿点[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佳瑞(Javed Akhter Qureshi);巴基斯坦g侨虻赂癜哐褻u(Au)矿床:矿化、蚀变特征及其成因[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鲍波;岩浆挥发分在矿化斑岩体系演化过程中的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李世杰;大兴安岭突泉—林西成矿带北段斑岩成矿系统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郝金华;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孙诺;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满根;三江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研究与资源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亮亮;西藏冈底斯带驱龙含矿斑岩的特征及与Cu(Mo)成矿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唐菊兴;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成矿作用与矿床定位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陈良;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与斑岩钼矿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舒广龙;湖北丰山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斑岩成矿系列与微细浸染金矿[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翔;云南大理小龙潭地区富碱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年代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耀辉;西秦岭火麦地印支期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高峰;新疆东准拉伊克勒克斑岩矿床的蚀变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赵阳刚;云南姚安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王佳奇;西藏雄梅铜矿区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成因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谢富伟;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侏罗纪斑岩含矿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胡洋;新疆巴尔鲁克地区加曼铁列克得、石屋矿化斑岩体的特征及成矿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8 梁鹤;华南白垩纪岩背斑岩锡矿成矿斑岩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9 孙春迪;云南姚安富碱斑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效应[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0 李芙蓉;云南普朗矿区北部Ⅲ号斑岩体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48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48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