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环境观测数据传输链路设计与示范

发布时间:2018-05-08 23:18

  本文选题:海洋观测数据 + 卫星网络传输 ; 参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通过船舶和人工方式进行远海环境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回收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利用卫星链路进行全球性海洋观测数据采集和传输已成为我国海洋观测的当务之急。为了使全球性的海洋观测数据能够及时可靠准确地接收,本论文针对远海大数据量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卫星传输链路进行详细说明,主要分为三个节点进行设计和研制。1)卫星通讯系统:设计研制卫星通讯OEM板,打通卫星传输链路,进行大量实验保证其可靠性,实现将大数据量观测数据回传至地面基站。2)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电路,对搭载的多个传感器观测数据进行采集、加密和压缩,并完成与卫星终端的数据传输。3)地面接收系统:设计上位机软件,接收卫星回传的观测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压解密,形成最终的数据产品。基于以上三个节点,本论文构建了远海环境观测数据的传输链路,研制了工作样机,进行了实际海洋观测示范。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数据传输链路功耗低,效率高,数据传输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Abstract]:The acquisition and recovery of oceanic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data by ship and manual is of high cost, high risk and low efficiency. It is urgent to use satellite link to collect and transmit global ocean observation data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make the global ocean observation data be received in a timely, reliable and accurate manner,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atellite transmission link of ocean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data with large amount of data in the far sea.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node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OEM board, open the satellite transmission link, carry out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to ensure its reliabilit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collect, encrypt and compress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multiple sensors. And complete the data transmission with satellite terminal. 3) ground receiving system: design the upper computer software, receive the observation data returned by the satellite, decompress and decrypt the received data, and form the final data product.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nod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ransmission link of the remote sea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data, develops the working prototype, and carries out the actual ocean observation demonst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data transmission link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efficiency, stable data transmission and good market prospect.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伯康,刘增宏,许建平;台风期间的海洋观测及其新技术发展[J];海洋技术;2005年02期

2 李慧青;朱光文;李燕;高艳波;葛运国;;欧洲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1期

3 张友权;;福建海洋观测示范网建设与应用[J];海洋技术;2012年01期

4 朱光文;发展海洋观测高技术[J];海洋技术;1997年04期

5 张秋丰;牛福新;李希彬;高艳波;路亚娟;吴迪;黄翠;;天津市海洋观测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3期

6 惠绍棠;关于建立中国海洋观测系统的国家计划──美国制订并实施全国性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计划给我们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01期

7 石莉;;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新发展[J];海洋信息;2006年02期

8 马毅;;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J];海洋预报;2008年01期

9 宋升锋;侯继灵;胡颜开;;日照海洋观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J];海洋信息;2010年02期

10 李立刚;赵彩云;秦明慧;戴永寿;孙洪涛;;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海洋预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智海;宋坤;赵文璇;;以过程为基础的海洋观测装备产品质量管理[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世明;张福曦;;离岸海洋观测装备波浪能供电系统远程监测诊断技术[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3 宋坤;周智海;;面向服务的海洋观测系统运行保障技术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立;《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发布[N];法制日报;2012年

2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 局长 刘赐贵;推动海洋观测预报事业再上新台阶[N];中国海洋报;2012年

3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许建平;全球海洋观测机遇难求[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笛;中国海洋观测大型浮标全是青岛造[N];青岛日报;2010年

5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N];中国海洋报;2012年

6 ;加强管理 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N];中国海洋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蔡岩红;海洋观测新规:属国家机密的资料及成果不得对外提供[N];法制日报;2012年

8 记者 智曼卿;我市将增设6个海洋环境监测站[N];大连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青滨;我国科学家在印尼海域展开海洋观测[N];中国海洋报;2007年

10 记者 吕宁;东海分局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建共管浙江省海洋观测系统[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永国;面向传感网的海洋观测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金久才;无人海洋可控探测平台的智能观测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健;基于多核的海洋观测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凤军;远海环境观测数据传输链路设计与示范[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

3 邵們程;海洋观测资料数据传输系统[D];山东大学;2013年

4 蔡男;北极海洋观测浮标的故障机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5 迟晓晨;面向海洋原位观测的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张建涛;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业务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1年

7 潘涓洋;海洋观测波浪仪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钊;具有实时通信功能的新型海洋观测浮标的结构优化与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虞伟乔;深海观测网络结构及其协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3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863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