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及水化学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8-07-28 06:51
【摘要】:蛤蟆通河流域地处三江平原南端,是宝清县重要的粮食产区。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流域内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土样品采集,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同位素(~(18)O、D、~3H、~(14)C)技术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水力联系、地下水的年龄、可更新速率;同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法、离子比值法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流域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主要受到大气降水和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平原区河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弱;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受到大气降水及第三系裂隙孔隙水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第三系裂隙孔隙水主要受到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埋深小于30m,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滞留时间在漏斗区为5-16年左右,非漏斗区为170-250年左右;埋深大于30米,地下水年龄为3000-5000年左右。地下水年更新速率在八五三农场六分场一带(漏斗区)为0.72~7.2%/a,在非漏斗区为0.34~0.50%/a。第三系裂隙孔隙水年龄在7000到20000年,年更新速率在山前为0.035%/a,台地区为0.005~0.016%/a左右;平原区为0.001~0.003%/a左右。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有HCO_3-Ca、HCO_3-Ca·Mg、HCO_3-Ca·Mg·Na、HCO_3-Na·Ca·Mg、HCO_3-Na·Ca和HCO_3-Na,自山前向低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从HCO_3-Ca、HCO_3-Ca·Mg变为HCO_3-Na·Ca·Mg、HCO_3-Na·Ca。控制研究区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作用主要为CO_2、斜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的溶解,Ca-Na离子交换,蒙脱石的沉淀及人类的农业活动。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蛤蟆通河流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Abstract]:Toad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end of Sanjiang Plain, is an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area in Baoqing Coun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he demand for industrial wate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and residential water us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rease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have appeared in the basin. In this paper, the Toad River Basin of Sanjiang Plain is taken as the study area. Through field hydrogeological survey, soil and water sample collec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analysis and isotopic (~ (18) ODU ~ (3H) ~ (14) C) technique, the source and hydraulic connec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correlation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ion ratio method and reverse geochemical simulation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 and evolution of hydro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ver water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recharged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lateral runoff in front of mountains, the hydraulic relation between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weak in plain area, and the pore water in Quaternary system is mainly recharged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lateral runoff of fissure pore water in the third system. The discharge mode is mainly lateral runoff and artificial mining, and the pore water of Tertiary fissure is mainly recharged by lateral runoff of bedrock fissure water. The buried depth is less than 30m, the retention time of Quaternary pore-water groundwater is about 5-16 years in the funnel area and 170-250 years in the non-funnel area, and the buried depth is more than 30 meters, and the groundwater age is about 3000-5000 years. The annual regeneration rate of groundwater in the sixth branch of the 853 farm (funnel area) is 0.72 / 7.2 / a, and in the non-funnel area is 0.34 / 0.50 / a. The pore water age of the Tertiary fissure ranges from 7000 to 2000, and the annual regeneration rate is 0.035 / a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s, 0.005 / 0.016 / a in the Taiwan area and 0.001 / 0.003 / a in the plain area. The chemical typ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are HCO-3-CaAC-HCO3-Ca mg / HCO3-Ca / NaHCO3-Ca / NaHCO3-Na / HCO3-Na / HCO3-Na and HCO3-Na / HCO3-Na.The chemical types of groundwater have mainly changed from HCO _ 3-CaS _ (3-Ca) mg to HCO_3-Na Ca / MgHCO _ 3-Na _ (Ca) from the front of the mountain to the low plain. The main functio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O _ 2, plagioclase, calcite, dissolution of biotite, Ca-Na ion exchange, precipitation of montmorillonite and huma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in Toad Tonghe River Basi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平,欧焕起,许家信;沂水县地下水分布规律[J];山东水利;2001年10期

2 李艳霞;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特点及其改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06期

3 付民,胡晓辉;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4 邓英春;;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成因及其分布特征[J];江淮水利科技;2006年02期

5 徐志玲;徐永利;李燕萍;;鄂尔多斯地下水分布特征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0年04期

6 宋晓宁;宋海宁;王静华;;平原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08期

7 叶建辉,黄蓬源;晋江市规划区地下水调查初探[J];福建地震;1998年03期

8 沈佩霞;禹州市山区基岩地下水分布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3期

9 李强;;运城市高铬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地下水;2006年04期

10 李巍;朱兴坤;;浅谈泰来县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水质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光辉;刘中培;张行南;连英立;严明疆;;河北平原地下水安全情势及施用农药化肥影响[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阎葆瑞;张胜;张作辰;;宁波盆地地下水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3 胡海涛;许贵森;;青南—藏北高原的构造体系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5)[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邢云鹏 记者 薄云山;保护地下水,山西有了“硬杠杠”[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秦锦丽 记者 王锋;甘肃:编制地下水应急服务方案[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秦锦丽;甘肃旱区地下水可基本满足应急灌溉[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汤璇;节制开采,加强监测,让地下水涌流不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凡;抗旱,巧用地下水以丰补歉[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祝桂峰 本报通讯员 杨焕星;地下水,,能不能解雷州半岛之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记者 郑北鹰;西北地区找到丰富地下水[N];光明日报;2003年

8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杨焕星;雷州半岛地下水年可采49亿立方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高慧丽 本报通讯员 李凯;中国:多少地下水可以放心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黄会清;西北地区找到丰富地下水[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福利;临库基岩裂隙富水带水文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凌芬;宁南固原岩盐矿区域地下水化学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何薪;河套平原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何建华;疏勒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校正[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晟t@;宁夏南部西吉县劣质地下水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贾永锋;内蒙河套盆地西部高盐高砷地下水成因探究及反应热力学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姜凌;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窦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及循环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赵海卿;吉林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杨素珍;内蒙古河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葵;内蒙古托克托县潜水与土壤中氟化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姜玉肖;基于统计分析的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昕妍;耀县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硝酸盐污染来源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倩睿;乌兰盆地地下水数值仿真模拟及可持续利用[D];长安大学;2015年

5 陈静;榆溪河上游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华兴国;成都市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泓志;延边地区地下水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郑浩;内蒙古河套盆地高砷地下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曹永生;潜流带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下砷的循环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丁际豫;北京地区地下水盐分迁移变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9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149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