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球Yukawa流体的Kirkwood-Buff理论及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纯;;变质流体研究的意义和途径[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1年03期
2 J.M.Ferry;刘永祥;;变质进程:变质和热液事件期间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指示计[J];世界地质;1991年02期
3 韩文瑞;;牛顿力学在测定多组份流体出口流速和流量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4 储浚;马翔;林伟;;偶极流体相行为的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孙祉伟;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相变和临界现象[J];物理;1992年05期
6 Э.C.Персиков;М.Б.Эпелъбаум;邢子起;;花岗质熔体与含水氯化物流体相互作用时的粘度[J];地质科学译丛;1987年03期
7 柏天宝,赵斌;钼在花岗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的分配实验[J];地球化学;1991年04期
8 S.Jaireth;陈先兵;;饱和氧流体中金银的运移及腐土表生环境中高纯度金的形成[J];地质科学译丛;1995年01期
9 池国祥,卢焕章;流体相分离的深度(压力)-温度场特征及其对热液矿床定位的意义[J];矿物学报;1991年04期
10 I.S.BUICK;T.J.B.HOLLAND;吉成林;;希腊纳克索斯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期间流体的分布和特征[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绚敏;;流体——信息的载体[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俊来;关会梅;;含流体相条件下白云岩的低温流动——破裂-溶解-结晶过程的意义[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3 胡晓燕;毕献武;尚林波;胡瑞忠;樊文苓;;锡在晶体-熔体-流体间分配行为及其对锡成矿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慧;尚林波;王水龙;;铜在熔体流体间分配实验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照华;;超临界流体晶:成因和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朱伟;尤云祥;缪国平;;两层流体中运动物体的尾流场特性[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7 龚庆杰;岑况;陈明;;超临界流体与超临界现象[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晓雨;张雅楠;张泽坤;顾芳;王海军;;受限于非对称狭缝中AaDd型氢键流体的相平衡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9 徐九华;丁汝福;谢玉玲;单立华;钟长华;;阿尔泰萨热阔布金矿床CO_2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晓峰;解习农;姜涛;张成;;东营凹陷超压含盐流体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庆成;原位观测特定条件下CO_2-H_2O-NaCl流体的P-V-T-x性质及理论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罗茂澄;斑岩铜钼矿床流体演化与沉淀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蔡涵鹏;基于地震资料低频信息的储层流体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丽妍;方阱流体气液相平衡性质和临界非对称性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侃;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6 蒋国豪;氟、氯对热液钨、铜成矿的制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亚光;地转水平分量和地形对地球流体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2 邴磊;流体录井气体解释在白云凹陷的研究和运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韩琦瑶;高温环境下高粘流体湍动射流特性分析[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4 杨诗文;有机长链离子修饰无机纳米粒子及填充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5 陈寒飞;硬球Yukawa流体的Kirkwood-Buff理论及应用[D];河北大学;2017年
6 薛钧月;龙门山构造带中—北段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藏关系的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东;川东南桑木场—酒店垭构造形成演化与多期流体充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付于真;龙门山中—南段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流体的运移聚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蒋淑华;深海含碳流体原位探测装置原理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志勇;二元复杂流体相分离及人群合作进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9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46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