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Q93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1.1 微生物多糖简介
1.2 微生物多糖的应用
1.3 微生物多糖的合成
2.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研究现状
2.1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多糖的研究
2.2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产胞外多糖研究
2.2.1 南极海洋微生物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2.2.2 深海热液口和海水沉积物中微生物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3. 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研究
3.1 微生物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
3.1.1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提取
3.1.2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3.2 微生物多糖结构分析力法
3.3 微生物多糖的活性研究
3.3.1 微生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3.3.2 微生物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3.3.2 微生物多糖抗氧化活性
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 红树林根泥真菌ASPERGILLUS SP.OUCMDZ-1914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胞外多糖粗品的提取方法
2.2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2.2.1 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
2.2.2 凝胶渗透柱层析
2.3 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2.3.1 总糖含量测定方法
2.3.2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2.3.3 氨基糖含量测定方法
2.4 多糖的纯度分析和分子量测定方法
2.5 单糖组成分析方法
2.6 红外光谱分析
2.7 甲基化分析方法
2.7.1 试剂与样品的预处理
2.7.2 甲基化反应
2.7.3 甲基化产物的酸水解
2.7.4 水解产物的还原
2.7.5 还原样品的乙酰化
2.7.6 GC-MS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胞外多糖的提取及分离
3.2 胞外多糖的纯化
3.3 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
3.4 胞外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
3.5 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3.6 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
3.7 纯品多糖的甲基化结果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两株深海来源放线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胞外多糖粗品的提取方法
2.2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2.3 胞外多糖化学组成分析
2.4 纯度和分子量分析
2.5 单糖组成分析
2.6 红外光谱分析
2.7 甲基化分析方法
2.8 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胞外多糖的提取及分离
3.2 胞外多糖的纯化
3.3 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
3.4 胞外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
3.5 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3.6 胞外多糖的甲基化分析结果
3.7 核磁结果分析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岳夫;;“海洋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全面启动[J];海洋信息;2006年02期
2 陈世阳;海洋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与今后的任务[J];海洋通报;1985年03期
3 韩妍妍,张亚娟,王维娜,王安利;海洋微生物是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J];海洋科学;2002年09期
4 谭军;;韩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能治理赤潮的海洋微生物[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4期
5 ;全球海洋微生物普查发现大量新基因[J];海洋世界;2007年04期
6 冀世奇;刘晨光;张晓华;;海洋微生物微包埋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郑明刚;刘峰;王玲;郑立;臧家业;;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8 郝亚南;;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应用进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1年02期
9 王超;;海洋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进展[J];天津化工;2013年04期
1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微生物组;海洋微生物的研究[J];海洋科学;197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冀世奇;海洋微生物高通量培养和分选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朱洪平;中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环肽类活性物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芳;三株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秀明;海洋微生物高通量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及青岛近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灿;东海海域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4 赵辰燕;海洋厌氧光合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活性物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崔金香;具有农药潜力的海洋微生物诱导植物抗盐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超;海洋微生物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及理化性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7 刁瑞玉;海洋微生物微包埋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陈霞;海洋微生物ENP702#活性分子定点识别及分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石瑛;三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10 廖文彬;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海洋微生物的分离、发酵及产物的初步纯化[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2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5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