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和波浪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2:55
   海平面上升作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受冰川融化和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热膨胀的影响,过去100年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且呈加速上升趋势。珠江口在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全年温暖潮湿,由8大口门组成,径流汇入南海。其作为中国人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沿海风暴潮脆弱区之一,分析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区风暴潮增水和波浪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ADCIRC+SWAN高精度波流耦合模型,考虑径流和潮汐动力作用,研究了海平面上升及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强共同作用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和波浪的影响。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ADCIRC模型模拟了珠江口的潮波,并与实测站点对比,结果显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高低潮位和相位均吻合较好。同时结合Jelesnianski风场模型,建立ADCIRC+SWAN波流耦合模型,模拟台风期间的风暴潮与台风浪,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模型的潮边界,糙率数值均设置合理,可以进一步分析海平面上升对该区域的影响。2.研究海平面上升0.5米和1米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极值和波浪的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增水极值改变量近岸区域大于外海区域,增水极值差值空间分布不一致。海平面上升对近岸有效波高改变量比外海区域要显著,有效波高差值受风速和水深的影响,随海平面上升幅度增加,有效波高极值改变量也随之增加。3.基于ADCIRC+SWAN波流耦合模型,分析台风强度增加对风暴潮增水极值的影响。本文选用的台风为0814号“黑格比”台风和0313号“杜鹃”台风,从结果可以看出,台风强度增强对外海海域的风暴潮极值水位影响不大,对近岸浅水区域的影响较大。台风强度对近岸海域的波高极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台风强度增幅越大,有效波高极值增幅也越大。4.同时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强的共同作用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极值和波浪的影响,分析未来100年珠江口沿海区域面临的威胁。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大均对珠江口近岸波高有促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对珠江口沿岸区域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73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平面变化研究综述
        1.2.2 风暴潮研究综述
        1.2.3 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影响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模型理论
    2.1 风暴潮模型
        2.1.1 ADCIRC简介
        2.1.2 ADCIRC控制方程
    2.2 波浪模型
        2.2.1 SWAN简介
        2.2.2 SWAN控制方程
    2.3 波流耦合模型
        2.3.1 模式介绍
        2.3.2 波流耦合模型建立思路
第三章 珠江口潮波模型建立及验证
    3.1 模型的建立
        3.1.1 计算区域
        3.1.2 ADCIRC模型的基本设置
    3.2 模型的潮位验证
第四章 珠江口风暴潮模型建立及验证
    4.1 台风的选取
    4.2 台风模型
        4.2.1 最大风速半径
        4.2.2 台风气压场
        4.2.3 台风风场
    4.3 台风验证
    4.4 风暴潮模型建立及验证
        4.4.1 风暴潮模型建立
        4.4.2 ADCIRC模型设置
        4.4.3 SWAN模型设置
        4.4.4 风暴潮增水计算和验证
        4.4.5 波浪计算和验证
    4.5 辐射应力对增水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5.1 珠江口海平面上升概况
    5.2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风暴潮的影响
        5.2.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5.2.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5.3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有效波高的影响
        5.3.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5.3.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5.4 海平面上升对代表性站点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强共同作用对风暴潮的影响
    6.1 气温升高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6.2 台风强度增大对风暴潮极值水位的影响
        6.2.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6.2.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6.3 台风强度增大对风暴潮极值有效波高的影响
        6.3.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6.3.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6.4 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大共同作用对风暴潮极值水位的影响
        6.4.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6.4.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6.5 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强度增大共同作用对有效波高的影响
        6.5.1 “黑格比”模拟结果分析
        6.5.2 “杜鹃”模拟结果分析
    6.6 代表性站点变化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年03期

2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第四讲 风暴潮预报技术(1)[J];海洋预报;2001年04期

3 冯利华;风暴潮等级和灾情的定量表示法[J];海洋科学;2002年01期

4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第七讲 风暴潮风险分析与计算[J];海洋预报;2002年04期

5 王喜年;关于温带风暴潮[J];海洋预报;2005年S1期

6 刘清容;于建生;韩笑;;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风;2009年12期

7 谢丽;张振克;;近20年中国沿海风暴潮强度、时空分布与灾害损失[J];海洋通报;2010年06期

8 李阔;李国胜;;风暴潮风险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6期

9 张华庆;张桂平;孙熙平;;风暴潮浪与深水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水道港口;2012年05期

10 杨晓君;;天津沿海风暴潮预警的减灾成效[J];城市与减灾;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森栋;海洋环境中结构基础冲刷防护措施及预警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付庆军;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3 徐亚男;风暴潮与波浪耦合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冯兴如;重点区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与灾害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卢美;浙江海岸台风风暴潮漫堤风险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纪芳;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洋动力灾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赵鹏;渤海寒潮风暴潮增水风险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郑立松;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9 周亚飞;台风风暴潮风险评价及应急交通疏散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0 吴伦宇;基于FVCOM的浪、流、泥沙模型耦合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操;广西北部湾风暴潮的数值模拟[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2 谢洋;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和波浪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殷锴;风暴潮作用下横门东出海航道泥沙冲淤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刘永玲;海浪与风暴潮相互作用对风暴潮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刘青青;台风暴潮分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叶天波;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可能最大风暴潮的估算[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冯秀丽;摄动法在风暴潮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铖;风暴潮预报系统升级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君;天津港风暴潮数值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马进荣;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本文编号:2856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56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